沃尔玛常德店劳资纠纷三月未决

发布时间:2014-06-05点击率:704

  经过5月26日、27日两次劳动争议仲裁开庭审理之后,跨国连锁零售商沃尔玛在湖南常德关店引发的劳资纠纷有了最新进展:劳方全票否决沃尔玛方面提出的向每名工人支付3000元诉讼成本的调解方案。

  3月5日,沃尔玛(湖南)百货有限公司常德水星楼分店负责人向全体员工宣布,因该店经营效益不佳,决定于3月19日关店,同时为员工提供了转岗安置和领取相关经济补偿终止劳动合同两种安置方案。

  对于安置方案,沃尔玛常德水星楼分店工会和部分员工提出了质疑,认为店方未履行提前30天通知全体员工或工会的法定义务,事先也未就安置方案和员工或工会进行沟通,系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双方形成劳动纠纷。

  据分店工会主席黄兴国介绍,3个月来,数十名员工自发分成3班,24小时守在门店外,阻止资方转移物资。

  在此期间,常德有关部门多次组织协调会,但各方未能协商达成一致。4月25日,沃尔玛常德水星楼分店69名员工和分店工会分别向常德市劳动人事争议和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争议仲裁申请。

  5 月26日、27日,常德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对两起争议案件进行开庭审理。黄兴国在庭审中提出三点诉求:要求确认资方的安置方案无效;要求确认资方的 决定违反集体合同,需承担赔偿责任;要求资方就闭店安置与工会进行协商。劳资双方在两天的庭审中均同意进行庭外调解。

  黄兴国6月1日告诉记者,分店工会收到常德市劳动争议仲裁部门转达的资方调解方案,资方向69名员工以诉讼成本的名义每人支付3000元。这一调解方案已被员工全票否决,工会将于端午节后正式将否决结果通知仲裁部门。

  “现在沃尔玛常德店经营都停止了,我们作为员工可以理解公司的难处,愿意与公司协商解决此事。但是,公司提出每人支付3000元作为诉讼成本,员工们感觉没有受到尊重。”黄兴国说。

  沃 尔玛区域公共关系总监李呈舫此前就仲裁一事回复记者:“对于常德店的员工安置问题,我们始终严格遵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处理此事。由于此案目前已进入法律流 程,我们不便对该案细节进行评论。在此过程中,我们会积极参与并将充分尊重员工的权利。”截至记者发稿时,沃尔玛方面暂未就调解方案被劳方否决一事作进一 步回复。

  (谭畅)

  

  

  

  沃尔玛为何接连出现水土不服?

  

  去年10月起,沃尔玛开始在中国市场启动门店调整计划:在未来18个月,计划在中国市场关闭15~30家门店。今年3月份,沃尔玛关停了全国6家店,关停的城市分别在湖南、江苏、重庆、安徽、上海等省市。

  去年沃尔玛全球对中国和巴西市场提出缩水计划,要求关闭两大市场约50家业绩欠佳店,中国市场预计关闭25家店。而沃尔玛数年前疯狂扩张时所选的一些地理位置不佳、营业额低的门店因此成为关店的重灾区。

  沃尔玛中国区方面表示,其是根据市场评估关闭一些业绩不好的门店,这些被关闭的门店虽然占沃尔玛中国门店数量的近9%,但预计对去年至今年销售额的贡献仅占2%~3%。为使沃尔玛在中国市场更有质量地发展,因此采取这样的举措。

  在美国本土,沃尔玛每开一家店,就会形成一个“5公里死亡圈”,即有沃尔玛门店存在的方圆5公里内,其他零售业卖场都无生存空间。然而,沃尔玛中国市场的悄然退场,却让这“死亡圈神话”有了“裂纹”。

  据 业内人士分析,虽然外资超市在华已走过18年,但无论是早期进入中国的企业,还是入驻的企业,都一定程度上面临“水土不服”等问题。“很多外资零售企业来 华后,对国内的情况并不很了解,往往会在很多城市进行扩张,导致后来有很多店经营不佳而被迫撤出,沃尔玛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另外,和一些内资企业尤其是本土超市相比,外资零售企业基本都是跨国零售连锁巨头,这些企业在决策上更讲求科学性和流程化,但也往往导致其灵活性和机动性不足。

  据了解,沃尔玛是外资零售品牌中在华店数最多的,在华门店总数约400家。前几年,沃尔玛以每年开40多家门店的速度,迅速成为国内门店数量最多的外资品牌。随着快速扩张后遗症凸显,近年来沃尔玛放慢扩张步伐,在关掉部门效益较差门店的同时,开始进行门店升级改造。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