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吊弦预制平台在加工预制过程中,操作简洁,流水作业,以17秒的速度刷新吊弦预制记录;“电动梯车”上3个施工人员熟练自如地在施工升降平台上进行卡定位施工操作,自动升降、平稳前进,实现“施工配合平台”机械智能化…… 5 月底,中铁电气化局二公司在湖南娄底组织发布长昆高铁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成果。长昆客专吊弦预配流水线、接触网作业车低速走行改进系统等7项合理化建议 和技术改进成果获奖。实践检验,这些群众参与性极强的改革创新成果,不仅实现工艺质量上的精湛高效,推广应用到长昆客专电气化铁路施工中,更加有效地提高 劳动生产效率、确保高铁建设质量。 沪昆客专由沪杭客运专线、杭长客运专线和长昆客运专线三段组成。承担长昆客专湖南段系统集成施工的中 铁电气化局二公司在总结京沪高铁建设“四精”(精心、精细、精确、精致)的基础上确立了沪昆建设目标:“站在京沪高铁的肩膀上,干好沪昆客专,创造中铁电 气化系统集成新水平”。 为做好腕臂预配,提高工效和精度,该公司长昆项目部根据厂家提供的接触网零配件产品装配说明书,创造性地把车间 预制中的关键工序流程进行分解,配上彩色图片和通俗易懂的文字说明,再制作成腕臂装置、定位装置等预制装配流程图,张贴在车间的墙上,既能开展集体培训, 又方便预配操作人员随时学习掌握,按图进行标准化作业。长昆湖南段413.9正线公里的铁路上,各个工序各个环节创造性的施工工艺真正实现“八化”,即 “参数测量精确化、数据计算信息化、材料预配专业化、关键工序程序化、高空作业地面化、野外作业室内化、目测作业仪器化、紧固作业力矩化”。 根 据保德利厂家提供的压接钳和吊弦的各种参数,长昆客专娄底分部中心料库主任陈伟对吊弦预制平台进行设计改造,使其具有简洁的操作性,普通人仅需10分钟培 训即可上台制作,单根吊弦预制仅耗时17秒,每组平台8小时可以生产1000根吊弦。该平台对各零件配合间距通过工装模具进行限位控制,减小了人为因素的 误差。预制过程通过对载流环的方向、零件的间距及压痕的检验、成品吊弦拉力试验,实现了对吊弦预配质量全过程的控制。测量计算数据化、检测信息化、制作标 准化、加工流程化和工序实名制的“四化一制”,有效地确保了工厂化预配的加工精度和质量要求。 该公司长期以来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和科技转 化,“5511”人才强企战略为实现人才队伍梯次发展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动力。公司加强导师带徒管理、激励和考核措施,以长昆客专为人才培养基地推 进导师带徒活动,组织技术专家与新聘大学生签订《师徒合同》,现场“拜师学艺”。同时,公司将近五年来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成果汇编成书、制作成光盘, 作为学习教材发放给基层技术人员。该公司的武黄城际、长昆线、杭长线、娄邵改造、贵广铁路、甘青客专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正是通过施工技术人员的引领带头 作用、班组的团队作用和能工巧匠操作技能人员的骨干作用,推动现场安全生产、降本增效,并以科学技术的现场转化汇聚成企业进步发展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