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4-06-11点击率:604

  与煤炭开采常常创水平、夺高产不同,时刻处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 易腐蚀、有毒有害等恶劣环境下的化工企业,能够达产达效,就基本代表着满负荷运行的最高水平。然而,榆林能化甲醇厂在2013年达产达效60万吨后,今年 一季度竟然产销甲醇17.56万吨,盈利水平更是创出历史新高!4月份、5月份,他们的产销能力继续保持高歌猛进强劲态势!在当前国内煤化工企业普遍亏损 的大环境下,这个厂何以一枝独秀?

  记者以为:这是管理的力量。

  大漠春来迟。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端的榆林能化甲醇厂到了 4月中旬依然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时候,这里却到处呈现着一幕幕热火朝天的奋战场景,洋溢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暖意——机器轰鸣,生产系统始终保持“两开一备” 正常状态,今年以来没有停转一天,仍在满负荷稳定运行;人影匆忙,干部职工在首季创高产后依然毫不懈怠,正抓住春季生产有利时机向着新的目标迈进。

  透过现象看本质。记者在这里采访时,真切感受到:稳产高产的同时、欣欣向荣的背后,这里处处显现着的是一股劲,蕴藏着的是一种力。就像春风让花朵绽放,雨水让草木生长,阳光让果实甘甜——对于企业而言,这股劲,这种力,当然是管理。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无论实干型班子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打造、系统“安稳长满优”运行,还是他们对市场的超前研判和掌控,都是管理的“题中之义”,无不体现着管理的力量。

  

  管理力量之核:班子务实能干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脚踏实地、勤勉敬业的班子,无疑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所在。在甲醇厂采访时,干部职工提得最多的名字,就是厂长董正庆。

  2011 年5月,董正庆临危受命,由国泰化工公司调任这个厂厂长。其时,这个厂正值内外交困之际,外部,甲醇市场低迷,成本与售价倒挂800元/吨。产品积压,不 卖不行,然而,一卖就赔。内部,系统故障频发,难以正常运行;技术骨干纷纷跳槽,一年内就有40多人辞职。人心散了。如何凝聚人心?在第一次班子会上,董 正庆说了这样的话:“一天24小时,怎样都是过,为什么要闲着呢?我独自一人来到这里,就是干活的。大家别灰心,只要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能够扭转这种局 面!”

  关于董正庆带领职工“干活”的故事有许多。有一次维修运煤皮带,董正庆钻进不足一米高的托辊下一干就是七八个小时,职工们说他 “脸比我们都黑”;有一次煤浆泵更换阀门,工人拆不下,他轮着大锤上阵,很快解决问题,职工们说他“真像一个老钳工”。面对系统故障频发、各种技术问题亟 待解决的状况,董正庆把自己当成一名技术员,随时出现在事发现场,及时解决问题。职工们说他“从来不批评人,只是埋头干活,并让大家跟着学。”

  就 这样,在董正庆带领下,干部职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副总工程师、汽轮机专家左峰收回了自己的辞职信,全力投身工作,主持开 展了汽轮机内喷淋冷却等技改项目,年创造价值500余万元;分管安全工作的副厂长刘西兰埋头苦干,体重从200斤降到了140斤,使得这个厂杜绝了轻伤级 以上事故,确保了严峻形势下的安全生产。

  

  管理力量之源:队伍坚强有力

  

  坚强有力的职工队伍是企业发展的力量之源。强化职工队伍建设、实施全面技术培训,是这个厂确立的各项工作“重中之重”。

  2008 年投产至2011年,这个厂人才流失严重,每年都有数十人“跳槽”,影响了正常工作接续。针对这种情况,他们明确提出“提升职工技能水平,就是给职工最大 福利”的理念,确立了让每名职工“精一行、会两行、懂三行”的目标,制定培训计划,明确阶段目标,大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

  “大锅饭”变 成“开小灶”,人人都来当老师。他们一改原来一个车间由一名技术人员讲课“大锅饭”式的培训方式,化整为零,以班组为单位,由班内职工轮流讲课。一堂几十 分钟的课,讲课人员要查资料、写教案,准备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小时,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业务技能。授课内容都是职工实际接触的业务,具体直观,效果明显。这 种“开小灶”的培新方式得到了职工的热烈响应。并且,该厂班子成员只要有时间,总会到现场听课,进行点评和指导。有一次,厂长董正庆去一个班听课,发现一 名青工讲的一个技术问题不准确,就走上黑板给他纠正,没想到这个班的车间主任却还有另外的一套思路。三个人都觉得自己的想法没错,于是,在黑板前争论开 来。

  去年,这个厂以集团公司技术比武为契机,选择技术性强、具有代表性的19个工种进行技术比武。全厂278名职工踊跃参赛,最终选出 6个专业16名优秀职工参加集团公司技术比武。此外,他们坚持对空缺管理岗位面向全厂公开招聘,变相马为赛马,2013年公开招聘副科级干部2人,技术员 10人,做到了“能者上,庸者让”,进一步营造了全员学技术、练本领的氛围。

  “通过培训,人人都是技术员、人人都是多面手,就是再有人离岗,我们也不怕!”干部职工对企业生产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管理力量之基:系统运行稳定

  

  说一千,道一万,企业管理力量体现的基础,最终离不开的是生产。确保生产系统“安稳长满优”运行,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和支撑。

  他们进一步深化实施管理升级,强化基础管理工作,组织安全消防、清洁文明生产、机电设备、化工工艺等多项专项检查,保证系统时刻保持最佳运行状态。

  他们针对合成触媒反应活性逐渐降低的情况,精心操作,成功把合成系统放空程度控制在最小;针对系统运行时间较长给设备带来压力的情况,他们着重加强现场重点设备、关键部位的巡检、维护和备车管理,保证了双炉运行稳定。

  今年前四个月,120天,他们没有停车一个班,每天坚持满负荷生产,确保了高产高效。

  

  管理力量之根:控市场提效益

  

  市场是企业的命门所在。效益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离开市场,没有效益,企业也就失去生存的理由。当市场严峻的大环境不能改变,能不能营造“于我有利”的市场“小气候”,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进行有效掌控?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智慧。

  榆林甲醇厂就做到了这一点。

  做到了这一点,就实现了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他们积极与陕蒙周边化工企业联系,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形成价格联盟。坚持“小步慢跑”原则,把产品价格的调整由每周一次改为两次,保证了产品价格始终处于市场高位。

  他 们强化质量管理,确保高质量产品卖出高价格。在国际、国内标准均没有对甲醇中的乙醇含量进行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他们坚持把该项指标控制在50PPM以下, 在周边甲醇厂家该项指标最高达到1000PPM的情况下,他们的甲醇产品巩固住了在醋酸、制药等高端产品企业中的权威地位,确保了价格始终高于其他厂家 20元/吨左右,拓展了利润空间。

  “巧打”检修、生产“时间差”,产品卖出最高价。2013年下半年,他们通过对市场预判,断定年末甲 醇价格会有所提升,同时周边几家烯烃企业也将在年末投产,对甲醇产品的需求量将会大增。于是,他们就一改甲醇企业正常检修时间为每年10月、11月份的惯 例,将检修时间提前至8月份,同时,每月压缩三分之一的销售量。

  到了11月份,果然,甲醇价格迅速拔高,由8月份的2400元/吨,涨 到3100元/吨,而且供不应求。这时,周边多数甲醇厂家正在检修,而他们却“攒下”了近3万吨甲醇。这个月,他们生产甲醇5万吨,却卖出7.6万吨,并 且是年内最高价!当月,就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比平常月份多赚近3000万元。

  没有增加一分钱投入,仅仅是把检修时间提前三个月,就产生了这样的效果,怎不令人感叹,引人深思?

  企业如人,管理如事。只有用心待人,人才能用心待你;只有尽力办事,事才能如你所愿。此悟,当可为启示。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