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嫂”的生意经

发布时间:2014-06-18点击率:493

  大嫂下岗后在街头开了家水果店,此时周围已有大小五六家水果店,最近的一家就在斜对面。大嫂热情待客,延长营业时间,春节过后,一条街就数他的生意好。很多中老年顾客,尤其是家庭主妇,下意识地把她那儿当成买水果的首选。

  那个周末,好奇心的驱使,让我去探个究竟,看她使了啥绝招。

  表面上看,她的店与别的店没有什么两样,普普通通的格子间堆放着各种苹果、梨、香瓜、“迷你”西瓜,香蕉一溜儿挂起,店两边散放着几堆甘蔗。大哥开着小货车回来了,我也帮忙下货,由大嫂分堆,重新整理、补货。

  按 我的想像,应该把那几捆甘蔗按大小、新鲜度和粗细分门别类地摆好,可奇怪的是,大嫂却把几根刚进的略粗的甘蔗混在原来较好的那一堆里,又以此把质量尚可的 掺入另一堆稍次的里面,经此调整,让顾客在同一堆甘蔗里一眼就能分辨出质量好坏。然后,她对原有的苹果和梨等也作了类似的调整。看着他做好这一切,我纳闷 儿:大嫂是不是很糊涂呀!没等我来得及细问,店里就涌进来了几拨顾客。

  问过不同水果的价钱后,顾客有的和大嫂搭着话,但更多的是在不声不响地挑选。毫不例外地,顾客都把每堆里“看相”最好的水果收入囊中。付款时,他们脸上难掩喜色,就这样,一个多小时大嫂就做了七八单生意。

  等 顾客散去,我突然醒悟:原来大嫂在差里掺好,好里掺优视刻意为之,道出其中的奥妙,大嫂淡淡一笑,不置可否地说:“就算是吧!在定好价格的情况下,选好弃 劣、劣中选优是人们最普遍的消费心理。我报的价总是比别人少两三毛钱,这种‘掺和法’就形成了良性互动,悄无声息的刺激了顾客的购买欲,消费期只要比别人 短,水果损耗也就无形中降低了。利润一时好像少了点,但是销售量增加了,就能比别人多赚钱。“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