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吉尼系数不断走高,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稳定与收入分配体制公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观察研究发现,在当下中国,处于收入最高的领域集中在国有金融机构与央企高管体中。这些如果是建立在公共资源平台平等充分竞争的基础上,本无可厚非,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据 万得资讯统计数据统计显示,在上市公司所处的各行业中,前三名高管报酬均值(每家上市金融机构收入前三位高官薪酬的平均值)最高的是金融业,达到801万 元。另外,金融业的年度报酬均值高达2854万元,其他行业除地产外,基本都在600万元以下。如果我们将银行、保险、证券等国有上市企业进行总体梳理, 会发现,这些领域的高管实际上具有公职与国有占据主导的一面,而政府提供的资源平台,往往在这些领域具有垄断性。
我们以银行业为 例,16家上市银行公司,除民生银行外,实际上都具有典型国有控股背景的金融企业,具有明显的垄断经营特征。研究认为,当前银行业利润激增源于垄断,其金 融意义上的技术含量甚为微弱。我国的银行市场准入并没有完全放开,银行业不是说谁想开就能开的,牌照并没有放开,准入门槛非常高;几大国有银行在市场上占 的比例非常高,达到70%、80%,而且几大国有银行在调整银行收费价格的时候,相互之间一沟通,消费者只能是被绑架,只能接受被动服务,因为这几大国有 银行占有的市场范围太大了。在如此经营平台处于优势地位的窗口,金融高管的收入往往体现出高于社会平均工资数十倍,甚至百倍的水准。也可以说是国有特色的 一个窗口,造就了利润的大增。同时,我们发现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也同样是国有特色明显,这里并不是说国有控股不好,只是说,利用了经营平台,创造 了利润,应该大部分上缴国有财政,用于公共资源支出,而收入方面也不能体现出与其他公职领域、其他行业职工收入出现巨大的背离,但实际上金融机构高管的公 务经营身份报酬却远高于其他公职人员,这样不仅拉大了同类收入差异,也造就了收入分配改革的难度与问题的尖锐化。
中国已进入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最重要特征是公平竞争条件下,优胜劣汰,而收入的取得建立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如果说公平竞争方面在市场经济阶段无法全面改革或出现渐进式 推进,那么在经营领域内对处于垄断或相对垄断的国有金融机构、央企高管实行限酬,就具有典型的现实意义。
近日有消息称,由人社部牵头、 财政部等部委参与的对央企主要负责人的薪酬调整方案初稿,已草拟完毕并开始征求意见。这份计划草案一个主要建议是,央企、国有金融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薪酬将 削减到现有薪酬的30%左右,削减后不能超过年薪60万元。从意见的规模限定来看,笔者认为符合当下中国实际情况。
笔者对北京、上海、 深圳、广州、郑州、长沙等地年度职工收入情况进行了观察,发现,其年度平均收入方面较高领域体现的往往是国有成份的公司较多,而民营职工的收入较低。同 时,国有职工收入往往被处于当地强势收入的银行、证券等领域拉高,而拉高平均的主要部分是行业高管、行业收入远高于其他行业所致。研究认为,这种现象本身 已说明统计数据的平均化后面实际是收入分配体制的问题较为突出。
依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十年基尼系数来推判,目前我国吉尼系数在0.47 到0.49之间,而西南财经大学2013发布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0.61,处于一个危险的信号领域之中。受诸如事实存在 的隐性收入等因素制约,官方统计资料与民间调查结论之间存在差异本身并不奇怪,但相差如此悬殊就不是应有的现象。笔者认为就近年中国实际情况来看,吉尼系 数已非常严重,社会贫富差踞极具放大已是不争事实。
近年来,国家各部委及各方专家围绕收入差距大小的判断、控制垄断行业薪酬、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等敏感议题,一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金 融机构高管的高收入是建立在垄断性资源经营的基础上的,其参与经营的人员具有典型的公职特征,也是利用社会公用平台经营的一个重要体现。实际上市场经济发 达的国家,在对国有金融机构与涉及企业的薪酬管理非常严格。比如美国、法国、日本等对于涉及政府资源经营企业的高管往往具有明确的报酬严格管理制度,而实 际上,国有金融机构与企业在这些国家占比不大。我们看到与我国相邻的日本,吉尼系数在全世界都是非常稳定的,社会财富分配体现相对公平,腐败问题较少,社 会稳定程度强等,这些来源于社会分配体制的强力推进和资源公平竞争的体现。
总体来看,目前准备推行的金融机构与国有控股企业高管限酬政 策,符合中国市场经济现阶段的国情,在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方面,如果能够有效的推动民营经济公平参与相关领域资源竞争,形成真正竞争中的优胜劣汰局面,对于 中国市场经济建设上至关重要的,其最终将有利于我国吉尼系数步入合理,社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