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反弹 农行上半年核销69亿不良贷款

发布时间:2014-09-01点击率:503

  8月26日,农行在京召开2014年中期业绩发布会,报告期内,农行实现净利润1,040.67亿元,同比增长12.6%;基本每股收益0.32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04元。

  目前,四大行中除农行外仅有中行公布中期业绩,农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超过中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行业内净息差、净利差收窄已成普遍的趋势,但农行的上述两项指标较之去年同期均有提升。

  资产质量方面,农行不良双升,农行行长张云认为,农行不良的增长“与同业相比,无论是比率还是数额都在同业中属于增长比较少的一家银行。”

  而在26日的业绩会上,农行总行管理层用了较长的时间介绍农行的县域金融业务,不难分析,对于农行来说,县域金融业务具有低成本负债优势和领先优势,从农行的表态看,扩大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能“巩固和凸显差异化竞争优势”。

  不过,记者注意到,如果以营业收入来计算,农行县域金融业务对营收的贡献其实不及城市金融业务。

  农行业绩表现:

  净息差净利差同比上升

  截至2014年6月30日,农行总资产为160,066.1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445.10亿元,增长9.9%。

  农行的年化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A)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AE)分别为1.36%和23.04%。

  农行净利润增长的因素主要在于利息净收入和其他非利息收入增加,其中利息净收入是农行营业收入的最大组成部分,占201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的78.5%;其他非利息收入增加明显,比上年同期增27.0%。

  具体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农行实现利息净收入2,094.38亿元,同比增加294.36亿元,其中,规模增加导致利息净收入增加167.35亿元,利率变动导致利息净收入增加127.01亿元。

  农 行其他非利息收入93.4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9.90亿元。其中,由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加,公允 价值变动收益为50.4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6.62亿元;由于汇率波动导致外汇敞口汇兑收益增加,农行汇兑损益为7.3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4.82亿元;此外,主要由于农行子公司农银人寿保险业务收入增加,其他业务收入为52.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5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内净利差、净息差收窄成普遍现象的情况下,农行净利息收益率和净利差均同比上升,农行上半年净息差(NIM)和净利差(NIS)分别为2.93%和2.77%,均同比提升了19个基点。

  农行称,净利息收益率和净利差同比上升主要由于三方面原因,农行投融资业务收益水平的提升、资金运用效率的提升以及农行持续加强负债业务定价管理、严格高成本负债管理、有效控制付息成本。

  环比看,农行NIM单季环比有所下降。农行财务总监张克秋称“NIM环比下降了4个点”。

  张克秋分析称,“对于农行的NIM来说,金融市场业务是特色的业务,优势是明显的,但相对波动性也大一些,二季度单季下滑的因素很简单,是单季货币市场收益率下滑拉低了NIM的表现,存款付息率稍微有些上升。”

  “二 季度环比下降在管理层的预计之内”。对于NIM的走势,张克秋分析认为,“下半年压力还会继续存在。”她提到,农行的NIM优势来源于存款的付息率和金融 市场的特色业务带来的收益率,目前看,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行业性的存贷利差收窄是大的趋势,就农行而言,低成本的资金优势是基本面,也是管理层 特别关注的重点部分。

  张克秋认为,行业的回落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资产质量:不良双升

  资产质量方 面,农行的不良贷款呈现双升。截至2014年6月30日,农行不良贷款余额974.7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6.9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24%,相比 2012年末、2013年末农行1.33%和1.22%的不良率来说,不良呈现了反弹,较上年末上升0.02个百分点。

  具体分析,从不 良贷款分类看,次级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分别比去年末增加88.15亿元和12.90亿元;区域上,农行东部地区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较大,其中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不良贷款额较上年末分别增加45.31亿元和34.01亿元;行业方面,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反弹较大,分别较上年末增加60.34亿 元和53.66亿元。

  此外,截至2014年6月30日,农行贷款减值准备余额3376.5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4.62亿元。拨备覆盖率达到346.41%,贷款总额准备金率4.31%。

  针 对农行不良贷款的双升,张云分析称“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数量和比率在不同的经济周期有不同的反应,目前中国的经济周期处于三期叠加的过程中,银行业的不良资 产普遍出现了数额增加、比率上升的情况,从经济长周期过程看,有它的必然性,农行的不良贷款在这个过程中比例也有所上升、数额也有所增加,但与同业相比, 无论是比率还是数额都在同业中属于增长比较少的一家银行。”

  上半年的农行,开展了信用风险排查,对新发放形成的不良贷款、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等,进行治理,加大清收、核销和市场化处置力度,着力压降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不良贷款。

  “上半年核销69亿不良贷款,打包出售83亿元。”农行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田继敏提到。

  至于不良的下半年走势,田继敏称,“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资产质量与经济环境有密切关系,目前看,经济结构正优化升级,经济增长在稳步调整,相信随着宏观经济的改善,资产质量会得到逐步稳定提升。”

  着力县域金融

  对于农行而言,县域金融是每年业绩会必提的“亮点”。

  农行将通过位于全国县及县级市(即县域地区)的所有经营机构,向县域客户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的该等业务统称为县域金融业务,又称三农金融业务。

  上半年,银行业内存在着激烈的负债业务竞争,农行的方式是:转变负债业务发展思路,加强主动负债管理,重点加强拓展县域存款市场,巩固县域及个人存款领先优势,抓好存款稳定性管理。

  2014年上半年,农行新增存款9980.93亿元,其中县域存款增加4061.89亿元。上半年农行存款付息率1.81%,“继续处于可比同业最低水平”。

  与此同时,农行将贷款投放优先满足“三农”县域需求,重点投向现代农业、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张克秋在业绩会上提到:“县域定价优势明显,高出全行水平。”

  从农行的表态中不难看出,加强县域金融业务、对低成本负债优势的继续保持、扩大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巩固和凸显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都有所裨益。

  截至2014年6月30日,农行县域金融业务总资产58833.4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4%。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25444.2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4%。吸收存款53656.2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2%。

  但是,受到农行加大拨备计提力度,资产减值损失增加以及受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政策调整影响,内部利息收入有所下降的影响,2014年上半年,县域金融业务实现税前利润439.1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8%。

  此外,记者注意到,如果以营业收入来计算,农行县域金融业务对营收的贡献其实不及城市金融业务,上半年,农行县域金融业务和城市金融业务营业收入的占比分别是36.7%和63.3%。与上一年度同期相比,县域金融对营收的贡献下降了3.4个百分点。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