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的一面旗帜

发布时间:2014-09-12点击率:550

   特变电工通过资产重组把一个“老态龙钟”的国有企业——原衡阳变压器厂蜕变成一个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大型工业企业,创造了中国变压器行业发展史上的奇迹,被经济学家称为“衡变速度”及“衡变现象”。知名学者朱怀江说,衡变裂变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为国家多交了几千万税收,也不在于搞活了一个老企业,衡变人创造的衡变模式已成为中国国企改革的一面旗帜,它对中国制造业抗衡跨国公司蕴含着深远而广泛的时代意义。 

  迈步“重组”  

  13年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变压器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跨国公司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和全球范围并购重组的汹涌浪潮,我国企业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尽快发展壮大,以便与跨国公司相抗衡。

  从企业内部来看,原来的“衡变”是一个具有近50年变压器生产历史的国有企业,原国有企业机制不活、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狭窄等矛盾日益突出。到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受宏观环境影响,企业自身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后劲不足,资金十分短缺,生产经营形势日趋恶化。而且特变电工是变压器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具有适应市场竞争的运行机制、较强的融资能力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其发展十分迅猛,但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受地域的限制,原材料、销售市场在内地,客观上迫切需要在内地建立一个生产基地。重组后既能充分利用特变电工优秀文化和先进的管理理念、经营机制,激活衡阳变压器厂这个老牌国有企业的潜力,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既能增强重组企业的市场抗风险能力,又能打牢民族工业的基础,使中国的变压器工业在世界市场中保持一席之地。  

  协同“双赢”  

  经营规模快速扩张。企业重组以来,衡变公司着手将特变电工的超前思维意识、灵活创新机制与技术基础优势等结合起来,将新的管理模式移植到新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的管理当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3年来,通过强化技术创新、加强企业管理和脱胎换骨的技术改造,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翻番增长,并已连续九年成为衡阳市属企业第一纳税大户,为衡阳乃至湖南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已发展成为中国输变电行业超、特高压、大容量变压器类产品制造的核心骨干企业。

  特变电工通过对外并购扩张,在并购衡阳变压器厂的基础上,又重组沈阳变压器厂、山东线缆、新疆众和、天津变压器厂、碧辟佳阳等公司,形成了输变电、新材料、新能源、能源四大产业布局,通过产业经营和资本运营相结合的双轮驱动,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从昌吉市一个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街道小厂起步创业,现已发展成为我国输变电行业的龙头企业,我国最大的电子铝箔新材料基地、大型太阳能光伏系统集成商。综合实力位居世界机械500强第317位、中国企业500强第400位、中国机械100强第10位、名列中国装备制造业第14位。

  技术互补,创新实力增强。通过13年的发展,衡变公司通过技术改革,优化产品结构,加强技术创新,从根本上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和机制。通过大力实施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能力由重组时的220kV上升到500kV、750kV、1200kV、1700kV;产品单台容量从重组时的180MVA、400MVA上升到1000MVA,并先后创下二十几项行业第一,并成功研制出众多世界和中国首台(套)产品,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先后自主研制出了一系列世界级超、特高压、大容量变压器类代表行业最高技术水平的节能环保的高科技产品,成为中国唯一一家掌握超大容量现场组装变技术的民族企业。

  特变电工通过与行业优势企业的强强联合、重组并购、技术互补,传承了我国变压器行业70余年、电线电缆60余年的制造历程,装备能力、试验检测手段及自主研制能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变压器产能达到2.5亿kVA。通过技术传承和创新,特变电工先后荣获五次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全国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在海内外形成了涵盖工程勘测、咨询、施工、安装、调试、运营维护一体化的集成服务能力。

  市场整合实现跨越。重组并购能有效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产品的附加值。近几年,衡变公司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尤其在是特高压、现场组装变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国内电网市场的饱和,衡变公司又将市场的触角伸向了海外,一大批超高压、特高压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有很高的声誉,产品出口已由中、小型产品向超、特大型产品及现场组装变的转变,由代理出口向自主直接出口转变,由单机制造到成套工程总承包、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的转变,开创了中国高端产品批量走向世界的先河。

  特变电工通过重组原衡阳变压器厂,有效解决了产品的运输和服务半径及海外销售的出海口等问题。实现了产品技术和品牌传播向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60余个国家的输出,实现了由单机向系统集成总承包、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由“装备中国”向“装备世界”的新跨越。

  文化融合,企业文化得到员工认同。重组后的衡变公司实行了一系列内部体制的重大改革,这对已有近50年国企历史的衡变人来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不愿接受改革带来的阵痛和裂变,对改革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而特变电工作为股份制改造率先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通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积淀,形成了“一二三四五”文化体系,即:“一个理念(创新求变)、二装目标(装备中国、装备世界)、三心宗旨(客户称心、员工安心、股东放心)、四特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学习)、五则世界观(诚则立、变则通、康则荣、简则明、和则兴)”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当初,特变电工也试图全面将文化移植过来,因地域差异,西域文化与湖湘文化差异甚大,移植初期就表现出“水土不服”,出现了“员工风波”,使得特变电工和原衡阳变压器厂的融合之路并不轻松。通过推行三项制度改革: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绩效与计件薪金制、签订目标责任书,“大锅饭”被打破,“平者让,优者上”、“能者多得,劳者多拿”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犹如一阵春风,立竿见影的业绩报表让员工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也认同了文化。

  通过“员工风波”顺势化解,也让衡变公司管理者开始认识到文化的输入必须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全盘照抄,也不能一味灌输,加盟特变电工这个新组建的大家庭,衡变公司在学习特变电工文化的同时,也培育出具有湖湘文化特征的企业文化,将雁城衡阳人的“领头雁”、“敢为人先”、“吃得苦、霸得蛮”、“承古纳新、开放包容”文化与特变电工文化有机地融合起来,成功采取了“有容乃大”、“取长补短”、“博采众长”、“百花齐放”、“共同发展”等方针,重组后的衡变公司把西域文化、潇湘文化等不同地域的文化有机相融合,形成了共同的文化理念,共同的价值理念,用这条无形纽带把人心凝聚在一起,不断赋予公司肌体新的活力,使“四特”文化建设得到了“融合、发展、提升”。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