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泉、栾城和藁城三个新市区要努力适应新体制,加快融入主城区步伐。”在16日的石家庄市经济工作调度会上,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做出这一要求。
上述要求缘于9月23日石家庄市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北省调整石家庄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
根据这一批复,撤销石家庄市桥东区,部分街道划归石家庄市长安区,部分街道划归石家庄市桥西区;撤销县级藁城市、县级鹿泉市和栾城县,同时分别设立石家庄市藁城区、鹿泉区和栾城区,行政区域不变。
撤县设区使得石家庄市区面积由469平方公里扩大到2206平方公里,增加近4倍,市区人口从303.92万增加到455万。
目前,在石家庄市政府官网上可以看到类似“桥东区地方税务局将于2014年9月30日后撤销”的公告公示。不过石家庄官方显得较为低调。在石家庄市委宣传部新闻处工作人员看来,此次撤县设区对石家庄是一件大事,但他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要求,“省里要求我们多做少说,现在还不到宣传的时候。”
扩城效应也暂不明显。“藁城的房价现在还看不出明显变化,近期应该也不会有太大变化,未来可能有一些波动。”家住藁城区的居民耿先生说,因为撤县设区工作开始不久,还难以看出大的变化,另外最近藁城区新建了两个楼盘,一些藁城人买了房,近期市场需求应该不大。
耿先生在石家庄市区上班,从家开车上班半小时,因距石家庄很近,他一直觉得自己是石家庄市人,现在算是已经如愿。
对石家庄来说,撤县设区亦算是“一尝夙愿”。
梳理已有的公开报道可发现,在2004年,石家庄市在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新一轮编修时,确定了“1+4”的城市发展模式,即1个主城区加上4个卫星城:正定、鹿泉、藁城和栾城。
按照这一组团结构,在2008年石家庄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时任石家庄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的刘英彩等12名代表提出了《关于尽快调整行政区划,促进“1+4”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议案,建议撤销正定、鹿泉、藁城、栾城县建制,设置正定区、鹿泉区、藁城区和栾城区。议案中还建议推出区域共同发展的相关政策,培育一体化市场体系,统筹编制发展规划,促进一体化实施。
上述建议在第二年得以部分体现。石家庄市在2009年制定了“到2020年,石家庄主城区建设用地将达到500平方公里,人口将达到500万”的规划,并计划将正定县纳为主城区,鹿泉、藁城和栾城仍以组团形式发展。不过最后正定县未被纳为主城区。
而早在2007年,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时任副所长)领衔编制了一份《河北省各市与京津的经济合作研究》的报告,其中提到由于河北省与京津之间存在较大经济梯度落差,形成产业“悬崖”,阻碍了京津向河北境内进行产业转移。报告的建议是河北要构筑与京津产业衔接的“缓坡”,弥补与后者两地的落差,以承接产业转移。
肖金成当时对媒体表示,石家庄可以作为突破点,但需要克服自身规模偏小、产业层次偏低两大缺陷。上述报告对此建议扩大城市的规划范围,可以考虑“把正定、鹿泉、栾城、藁城等周边县城纳入到石家庄规划区,形成以现有城区为主城区,周边县城作为卫星城区的多中心组团城市结构”。
在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中,提出加快省会与正定、鹿泉、栾城、藁城一体化建设。
“想法很早就有,基础也有,但工作有一定难度,”肖金成说,因涉及利益,需要做县里的工作,上级的工作也要做,“不是打个报告就能改的,需要认证。”
肖金成认为,河北省在行政区划调整上是比较迟缓的,改革开放30多年,行政区划调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力度不大,而原因主要是因为保守,改革动力不足,遇到困难就停滞不前了,“行政区划调整很早就有需求,但一直没有迈开这一步,没有突破。”
对这一次的突破,肖金成认为“一是到了非改不可的阶段,二是舆论上准备比较充分,大家认识比较一致”。
所谓“非改不可”,肖金成说石家庄市的发展区域很多已经到了藁城的地面上,很多好的地段都变成了石家庄市的一部分,藁城如果继续作为一个县级市,对其自身利益也是个伤害;而鹿泉在石家庄市的上风上水区,原来有很多的水泥、建材行业,对石家庄市污染很严重,“现在关停运转,发展生态旅游受到很多限制,财政也受到影响,如果不考虑改革,对鹿泉也是个影响。”
肖金成分析称,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周边原来的组团或县城越来越近,影响越来越大,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如果各自为政,将来空间布局就会很混乱,恶性竞争会导致利益的损失,所以要从更大范围进行统一规划,功能互补,势必要在行政区划上进行调整。”同时,行政区划调整也可避免原各自区域各顾各重复建设,“在经济上不合算。”
不过,肖金成强调,行政区划在有必要、有需求的情况下才调整,“不是为调整而调整,如果没必要,可以通过区域合作解决,那就可以不作调整。”
肖金成认为,正定新区是石家庄的经济增长极,通过正定新区发展,支撑石家庄经济规模扩大,提高质量。不过正定新区现在规划的规模较小,不足以支撑石家庄的经济发展,“(未来)规模应该超过石家庄主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