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集团在新近下发的有关品牌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已经“放了狠话”,即从10月1日起,对市场上出现的违规品牌及违规宣传行为,一律通过法律途径处理,并取缔该品牌的运营。为了维护好“国酒茅台”品牌,同时,茅台也表示要加大对总经销品牌的管理、帮助、指导和服务,严查虚假宣传,并重点扶持3~5个重点品牌。
其实,近期以来,维护主产品形象已经成为各家名酒厂的主要任务。
“茅台现在首先做了变革,我认为,接下来很多名酒厂也都会这么做,包括五粮液也一直在保普五。”白酒专家晋育锋对记者说。
“不难看出,茅台通过调高门槛,酒水汇款达不到2000万元的经销商全部砍掉,只保留大商。从开发产品来说,纯酒水款项要达到2000多万元,至少要达到1:5甚至是1:6的销售额,也就是说,大商一年的招商汇款要达到1亿~1.2亿才能把2000多万元的酒水款消化完,茅台的系列酒单品一年能做到1个亿的本来就没有多少,所以今年茅台调高了开发产品的门槛,目的就是只保留大商。”晋育锋说。
同时,晋育锋也认为,中国的商业模式是不支持纯粹的大型贸易商存在的,这是我们商业历史决定的。
茅台通过内部梳理不断规范产品的品牌形象,确立主产品的优势。其实,更早前,茅台集团就宣布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标识使用管理办法》,该举措旨在规范成员单位对茅台集团标识的使用行为,维护茅台集团企业品牌形象。
“一方面控制贴牌产品,另一方面控制商标的严格使用,茅台通过系列的举措来保护主产品和企业的整体形象。”深圳正观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文明对记者说。
在刚刚公布的贵州茅台中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3.2亿元,同比增加1.3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3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0.25%。其中,期内茅台酒收入增长2.72%,系列酒收入下滑23.08%。
而在不久之前,茅台产品还出现产品结构快速向53度飞天茅台酒集中的现象,客观反映了茅台集团竞争力不断向53度飞天茅台集中。 2014年开始,茅台的增长全部由53度飞天高度茅台酒贡献,缺乏品牌和运营能力导致其他产品继续大幅度下滑。2013年其他产品的下滑幅度预期只有22%,而2014年高端飞天茅台以外产品下滑幅度预期达到48%,一季度预期下滑幅度超过60%。
市场方面最直观的表现便是,经销商除53度茅台酒以外,其他产品基本极少进货,产品结构在快速向单一产品、单一品牌过渡。
预计2014~2015年,53度飞天茅台销售额占比达到88%~90%。消费者对茅台的认可集中于53度飞天茅台品牌,市场倒逼茅台去做它能做和最擅长做的高度茅台酒业务。
“茅台的品牌整顿,是茅台对主产品进行的一个重点保护,这是作为一个大公司必须要走的一步。茅台作为酱香型的第一品牌,必然会对所有的商业活动进行一个整顿,因为其都会对主产品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茅台的产品才会有单独商标,才会相对独立;其次,要丰富茅台的中低端产品,只有把外部的中低端产品整顿清楚,才能整顿自己的中低端产品,这次整顿,也变相地为茅台自有中低端产品的发展铺平道路。”江文明对记者说。
市场方面最直观的表现便是,经销商除53度茅台酒以外,其他产品基本极少进货,产品结构在快速向单一产品、单一品牌过渡。
预计2014~2015年,53度飞天茅台销售额占比达到88%~90%。消费者对茅台的认可集中于53度飞天茅台品牌,市场倒逼茅台去做它能做和最擅长做的高度茅台酒业务。
“茅台的品牌整顿,是茅台对主产品进行的一个重点保护,这是作为一个大公司必须要走的一步。茅台作为酱香型的第一品牌,必然会对所有的商业活动进行一个整顿,因为其都会对主产品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茅台的产品才会有单独商标,才会相对独立;其次,要丰富茅台的中低端产品,只有把外部的中低端产品整顿清楚,才能整顿自己的中低端产品,这次整顿,也变相地为茅台自有中低端产品的发展铺平道路。”江文明对记者说。
“在目前酒水市场发展的环境下,回归到聚焦核心产品、聚焦核心市场、聚焦核心消费者、聚焦核心区域,实现这四个聚焦非常适合现在市场的环境,这也是众多酒厂应该采取的办法。前几年,整体的市场环境优越,采取副产品遍地开花的政策,比如贴牌产品。而现在环境不佳,如果资源越分散,推出的效果也会越分散,这就好比是指头的力量大还是拳头的力量大的道理一样。”晋育锋对记者说。
白酒行业无论过去是哪种商业模式,都离不开最基本的核心——聚焦,过去无论什么企业的成功,基本战略的原点都是聚焦。
“现在的很多做法都是聚焦战略,无非就是增加了一些创新,在这个战略模型下,在战术上再多做一些创新,结合新形式、新工具做一些创新,就是白酒行业渐进式变革的路径,未来一定是这样一个变革方向。”晋育锋直言表示,就是因为今年环境不好,所以酒厂才会这么做。在整体大环境不好的状态下,各行各业才会求变,如果市场和外部环境和之前一样,企业也不会这么积极去做调整,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原有的路子走不动了,才会去变,但是直到今天为止,二线企业仍然没有很主动地采取变革措施,这些企业的动作规模都非常小,非常细微,有变动也只是做局部的、小范围的调整。未来大的变革路径一定是商业倒逼厂家,因为经销商最先感受到市场的变化,经销商为了生存必须转型,当经销商都转型的时候,才会倒逼厂家去改变游戏规则,这就是现在面临着的商业倒逼厂家变革。”晋育锋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