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希望建造一个森林,培育一个环境,让所有的动植物在森林里面自由生长出来,而不是建造一座自己的宫殿。”近日,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如是解读微信生态。
与此同时,希望“连接一切”的微信对外展示了“连接”能力:从微信支付、硬件开放平台、公众平台和企业号等业务线,其中微信企业级运用企业号已开通账号超过10万。
微信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微信拥有超过800万个公众号,其中政务微信账号已超过1万个。
“丛林法则进化为森林游戏,生态能力考验平台的开放格局,要求更高了。”互联网营销人士吴声在微博中评价道,“所有人都在讲去中心化,殊不知,随时随地的接入本身,就是比去中心化更复杂的新入口逻辑。”
鼓励有价值的服务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这是微信在2012年8月推出公众平台时为自己打出的口号。
对于公众平台的建设,此前腾讯CEO马化腾的理念是,制定简单的规则,让平台的开发者和用户自己创造玩法。“有时候我们看到都会觉得吓一跳,还可以这么玩。”马化腾曾这样说道。
在日前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首次对微信公众平台发展对外解读:鼓励有价值的服务;公众平台能够帮助人们消除地理的限制;消除中介;微信系统真正去中心化;希望搭建生态系统;希望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希望优化社交流量;用户价值第一。
对微信而言,什么是有价值的服务?张小龙举例,几年前博客曾经非常红火,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博客慢慢衰退,当微信做公众平台后,惊讶地看到以前的一些博客作者重新投入了进来,公众平台出现了越来越多好的原创文章。这就是一种对用户非常有价值的服务。
但内容质量的参差不齐也让成长中的微信有了烦恼。张小龙提到,20%的微信用户到订阅号里面去挑选内容,然后80%的用户在朋友圈里去阅读这些内容。但在内容上,各种诱导用户去分享朋友圈,以及一些版权问题或者某些H5的游戏。微信对此做了一些限制,“微信只鼓励真正有价值的服务出现在微信的公众平台里面。”
而如何消除地理的限制,张小龙称,当时微信团队曾经设想过一个场景:一个盲人的按摩师,他可能不需要去租一个铺面,只要他的手艺足够好,那么他就可以在一个不是很好的铺面里去提供他的按摩服务。微信希望能够给那些没有地理优势的商家也能带来一种非常好的顾客访问量。现在看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认为这是很有可能的。”
而在外界质疑微信正变得“越来越重”时,张小龙则强调,微信不会什么都去做。其中一个原因是,希望基于微信搭建一个生态系统,去培育环境让所有的生物或者动植物能够在森林里面自由生长,而不是微信自己把生态系统里面的每一块都给做了。
微信的商业边界
成立三年多的微信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从连接人与人沟通的“人联网”阶段;二是做连接线下商户的产品和基础功能;现在,微信商业化正在“进化”到通过“连接一切”的能力,形成一个全新的“智慧型”生活方式:即以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为基础,帮助传统行业将原有商业模式“移植”到微信平台,通过移动电商入口、用户识别、数据分析、支付结算、客户关系维护、售后服务和维权、社交推广等能力形成整套的闭环式移动互联网商业解决方案。
此外,微信还将自己的触角向“企业级市场”延伸。
微信企业号一直没有出现在微信官方的推广活动中。微信公开数据显示,微信企业号在两个多月中已经开通超过10万个,日均消息量超过100万条。目前,微信已开发出超过110个开放平台接口与40多个企业专属接口。
目前,国内家电厂商美的集团已借助微信企业号实现了内部人员在销售、客服、生产的全流程沟通,同时内部员工打卡、物料申请、财务报销等方面均可以通过微信实现一键操作。
这意味着让企业快速、低成本地实现生产、管理、协作、运营的移动化,“哪里空调卖断货了,不用查CRM,一条微信推送就可以随时随地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