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发起并开展的首期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创建活动落下帷幕。安徽省淮北矿业集团朱仙庄矿综采一区生产一班通过严谨细致的标准化管理,实现了“零违章、零伤害、零事故”的目标,并被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授予“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
朱仙庄矿综采一区生产一班是一个拥有职工38人,平均年龄33岁的“青年”班组。班组主要担负着综采一区井下生产割煤、收作、抹帽等工作,是该矿生产的中坚力量。
创新培训,提升员工素质
“学习是进步的阶梯,班组职工唯有不断学习,提高素质,才能适应当今企业发展的需要。”班长祝君文如是说。为此,班组针对采煤工作特点,创新学习方法,推出“分享式”培训法,很好地解决了培训左耳进右耳出的难题。
“分享式”培训法,让职工在分享中分析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通过技术培训分享,将原来“一人讲、多人听”的灌输式学习,变为“人人讲、大家谈”的互动式培训,促进员工“人人上讲台、个个当专家”。汤雪松是一名2012年进矿的青年职工,原来不仅不爱学技术也不愿与人交流。班组推行“分享式”培训后,轮到汤雪松讲课,他就提前主动向师傅请教,认真准备讲课材料。汤雪松说:“准备材料也是学习的过程,我通过班组上课,不仅学习了知识,就连原来不爱交流的毛病也跟着改变了。”2013年汤雪松参加了采煤工职业技能鉴定,成功地成为一名高级工。通过班组分享式培训,不仅提高了职工的整体素质,还促进了职工的创新发明,2014年生产一班职工的小发明、小改革在现场实际应用多达50多项,大大提高了班组生产的管理水平。
严格管理,堵塞“三违”漏洞
为保证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班组通过会议先后制定了《班组安全公约》、《班组机械设备检修制度》、《班组隐患排查汇报制度》等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该班将安全管理重点划分为“班前”、“班中”、“班后”三个时段,并采取不同的方式开展安全工作。
班前,注重加强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充分利用班组安全例会、班前会等时间,广泛向职工们宣传安全生产文件精神,讲解安全重点注意事项,通过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教育和培训,使职工们增强了安全意识。
班中,注重加强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强化班中三巡查制度,督促每一个作业岗位和职工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施工,对生产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整改,确保生产安全。2013年8月的一个中班,祝君文班中巡查发现职工张峰搬运铁料没戴手套,祝君文立即让他停止操作,张峰不理解:“这铁料上面都是水,搬运铁料把手套弄潮了很不舒服,反正没有安监员,你就放我一马吧。”祝君文指出:“如果铁料把手弄破了,那可就不是弄潮手套的事了。”张峰听了班长的话信服地戴上了手套。一位班组职工说:“我们的工作场所隐患就像沙子,班长就像眼睛,眼睛里是容不下一粒沙子的”。
班后,该班组坚持不懈地开展“岗位无隐患,个人无违章”竞赛活动,凡当月有违章行为者,不论平时工作干得多好,一律取消评先。该班坚持从抓工程质量入手,对质量管理工作做到班中多次检查,班后认真验收;积极组织职工开展反事故斗争,在职工之间、各拨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关照,对班组成员违章者坚决批评制止,把各类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创五好、争新星,凝心聚力
善用荣誉机制。生产一班通过评选星星员工,有效地促进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班组内部形成关心集体、爱岗敬业、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大大提高了班组凝聚力和战斗力。星星员工在评选前,由全班职工讨论“星级员工”评选标准,并报科区通过后执行。评选中,坚持对星级员工一日一评、一日一考、一日一报,月底召开班委会,并邀请科区领导参加监督,评分结果在班组看板上进行公示。评选后,经公示无异议,给予优秀员工一定的工分奖励,并将其作为先进典型,在班组看板展示,以此引领全班职工积极进取,提升自身工作质量。
生产一班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不断创新班组安全管理方法,在实现产量丰收的同时,安全上也取得较好的成绩,2004年以来,班组实现了10年无人身伤害事故,2013年以来又杜绝了“三违”现象发生,实现全班职工的规范作业。班组职工王磊信心满满地说:“靠着人性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安全管理,我们班组一定创造更多的安全奇迹,在安全管理的道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