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医疗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公立医院正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与此同时,财务也相应地顺势而为进入了转型期。
2014年, 对于中国医疗行业来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伴随医疗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资本大量涌入健康医疗产业,在国家引导之下,医疗消费结构正向立体化方向发展。在这一波如火如荼的医疗改革过程中,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却可以说制造了重重危机。河南省肿瘤医院总会计师韩斌斌对此进行了解读,“为了更多引入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健康产业,医改政策对公立医院的扩张进行了限制,将高端医疗资源让给社会资本。这一系列的政策将导致未来几年作为公立医院的我们发展节奏可能会放缓,不会像前两年那样出现30%或者40%的增长,当然这也迫使我们找准定位,在特色医疗上面下功夫。”
做好全成本核算
韩斌斌从事财务工作多年,并且一直在医疗行业从事财务工作。在韩斌斌看来,在这样一个异常复杂的组织中,财务是在既要保证社会效益又要追求经济效益这样的两难中做平衡。韩斌斌在这样的复杂局面中,找到了一个好的抓手——全成本核算。“这是一种引入企业视角的成本核算体系,有利于提高医院业务活动及成本构成的透明度。”
但是,如何做好全成本核算也是目前公立医院正在面临的一大挑战。从当前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的实践来看,医院的科室成为了具体成本核算对象。因此,韩斌斌认为可以从操作、流程以及战略三个层面促进医院全成本核算的进一步深化。在流程层面,韩斌斌认为成本核算和管理不仅是节约,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花钱。医院在设计流程时按照患者就诊的路径来设计医疗服务流程和后勤保障流程,促进患者在最短的时间进行就诊,缩短门诊病人在医院停留的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同时,韩斌斌认为医院的流程设计还应该紧密结合医院的竞争策略。“就诊流程是由一个个的就诊环节构成的,每个环节都会有成本投入。梳理流程之后,凡是能够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环节都应该保留,或者加大成本投入,而一些关系不大的环节就可以简略,甚至去掉。”在韩斌斌看来,医院战略的制定更需要紧密结合医改政策导向、市场定位和自身特点,更要有前瞻性,否则战略失败就意味着资源的重新洗牌。
做价值创造者
韩斌斌是典型的实干型财务总监,她认为一切财务工作首先要把基础打好,依靠信息化手段实时获取准确数据是第一位的工作。2014年年初,河南省肿瘤医院上线ERP系统。韩斌斌是此项工作的主导者,在她看来,信息系统的上马对信息收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升了很大的一个层级,也解放了很多财务的基础核算工作,解决了信息孤岛的问题,推进了很多工作的量化核算。系统上线之后,实现了对物料的采购和管控统一的管理,入库出库,全部在系统中进行流转,这种方式很好地补上了以前一些人为操作导致的漏洞。“医院财务部门应该承担成本核算的日常性工作,发挥牵头和引导作用,包括基础数据格式的定制、收集和整理,成本数据的分析、应用和公示,与每个核算单元的沟通等。对不同的科室,在不同的管理层面,以可控为原则,财务部门应提供不同口径的成本数据,给医院、科室等不同层面的管理者提供决策和管理依据。”
韩斌斌认为,市场在面临着转变,医院也在面临着转型,同时财务工作也在面临转型,由此韩斌斌对财务团队提出了从核算型向价值创造转型的要求,同时要求财务团队从专业能力到业务能力等各方面做出提升。
想成为一个真正具有价值创造能力的总会计师,韩斌斌也坦言这条路走下来很困难,在价值管理并没有放到核心地位的医院里从事财务工作,顺势而为成为一条重要的法则。“在工作中,我现在更多的时候是讲求落实,以人为本,为医院做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价格引导方面、在管理框架搭建方面做好务实性的工作。一直以来医院的财务工作本身定位就是核算型,所以即使从事了多年财务工作,我自己也并没有完成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过程。确切地说,是这几年逐渐才有了转型的意识,同时也在工作上这么要求自己,当然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流程上的困难、和部门之间配合上的困难等等,但是我不断地学习提高,思考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