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下中国,如果要找到一个体制桎梏最齐全、体制坚冰最深厚的样本,东北毫无疑问是最好的选择。
2014年,东北这个曾经的计划经济重镇,开始了加速下滑。2014年前三季度,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GDP增速在中国31省市中位居最后五位,其中,黑龙江省以5.2%的增速垫底。
中国的大规模工业化起于东北。计划经济的体制和思维最先在这里生根,随之逐渐南下推及全国。旧制度犹如老式的大楼,改造起来,比平地起高楼还要艰难。东北人谈东北,常常会流露出这样的心态,计划经济时代鼎力中国经济的东北,好比是国家的长子,如今,这个长子被掏空了躯干,身形佝偻,却还要追赶步伐矫健的年轻人。
在新一轮体制改革的使命之下,打破这套旧制度,东北已经别无他路。
新城老区同忧 辽宁经济“自由落体”
■ 曾建中 报道
对李强(化名)来说,这个冬天更“冷”一些。
往年,他都要花五六千元过新年,买吃的、穿的,还有各种开销,“红火”过年。但今年他兜里没这个钱,“要紧缩,还要过日子,不可能借钱过年,在可花可不花的地方就不花了。”
他的生活幸福指数也下降了。前年和去年,他每隔三四个月就出去玩一趟,夏天去海边,冬天去滑雪,“今年就出去一趟,兜里没钱怎么出去?”
缺钱的不止李强。沈阳铁西区、沈阳与抚顺之间的沈抚新城因为投资不活跃,也在“喊穷”。
从普通民众到经济区,沈阳乃至辽宁正在经历经济下滑的危机。自2003年东北振兴开始,辽宁维持了近十年两位数的GDP增速,却在近两年显现疲态,直到去年以“自由落体”式下降。
捂紧口袋
沈阳市沈河区皇城商贸文博旅游功能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鉴于目前整体经济形势的下滑,沈河区政府相关部门将该区2015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简称“社零”)增长指标比以往下调了3%。
中街步行街是沈阳最早的步行街,也是中国第一条步行街,其年营收占沈河全区社零总额的20%。经济下滑对中街步行街造成了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其百货业业绩下滑,目前百货业在其大型购物中心的比重有所下降,最好的占比达80%,其他在60%左右。用以填补下降比例空缺的是体验式消费:餐饮和娱乐。为的是拉动人气,促进消费。但又如上述负责人所说,这是无奈选择,因为百货业的租金整体要高于餐饮娱乐业,如果不是效益不好,大型购物中心当然首选百货业入驻。
该负责人透露,近两三年,中街步行街的餐饮业已翻了一番。一个现象是,步行街的客流量并未减少,甚至增加,但因购买力的下降,导致“商品销售总额的增长速度低于客流量的增长速度。”该负责人举例称,中街步行街某大型购物中心2014年的入店客流量增加了23%,但销售总额只增长了15%。
中街步行街正在进行“商旅文”三者结合的尝试,将历史文化“上墙”,鼓励商家走旅游和文化相结合的道路,藉此还是希望增加人气。“原来商铺一铺难求,近两三年供需平衡;原来房租每年都涨,近两三年比较平缓。”上述负责人说。
新城老区之忧
经济下滑也给沈抚同城化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经济学人》曾报道称,沈抚新城(抚顺)的一个楼盘入住率约为50%,在当地同行中表现最好。这一现状是沈抚新城的诸多困境之一。
早在2007年7月23日,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李克强提出“推进沈阳与抚顺的同城化发展,壮大辽宁中部城市群,打造东北亚最大的区域中心城市,让沈抚连接带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2008年8月11日,辽宁省政府推出《沈抚连接带总体发展概念规划》。沈抚连接带总规划面积605.34平方公里,其中沈阳市335.54平方公里,抚顺市258.8平方公里。
沈阳沈抚新城管委会副主任高峰在1月14日告诉记者,目前沈抚新城还分为沈阳和抚顺两块,“各管各的”。
高峰表示,目前两个“沈抚新城”之间的行政壁垒还没有打破,加上沈阳与抚顺间的发展差距,同城化存在很多阻碍。由于省级政府关于两地产业规划的“顶层”设计还没有,所以在发展产业时“谁也顾不了谁”。
他透露,原先的想法是,两个新城不断往前做,某天项目无缝对接了,那就形成了一个新城和产业聚集区。
但现在已面临困境。在沈抚新城(抚顺)2015年工作会议上(2014年12月25日召开),其管委会主任于扬福表示,新城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融资难度大,建设资金不足;对企业管理服务不够,一些项目未按期实现竣工、达产、达效;沈抚同城化进展缓慢;新城发展的人气还不够足。
沈阳的沈抚新城则是“投资不活跃”。高峰说,2014年土地出让金的80%没有完成,因为没人来买地、来做项目。“我们把地都拆好了,又平又好,南边有基础设施,北边有生态绿地,就是没人来投资。”
2011年至2013年,沈阳的沈抚新城投入了13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等建设,但人气不够使得后来“只建目前要用的,规划暂时不用的”。这里的南边本计划在2014年就建好一个污水处理厂,但现在不一定会建了,因为没钱,更重要的是没有用户。高峰透露,2014年的地税比前一年下降了百分之六七十。
与新城相比,沈阳老区铁西也不乐观。在铁西区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49亿元,增长5%”,这一增速低于2014年预定增速。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改局局长李志英认为,铁西经济增速下滑有多重复杂原因,离不开国内大环境的影响,自身也存在一些主客观因素。比如装备制造业企业因肩负国家战略性的研发首台套任务,前期研发投入很大,但支持力度还有待加强。“企业先大后强,还是先强后大,这是战略问题,也是路径问题。”李志英说,铁西这两者都有,相对来说,企业的产品和产业结构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
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将东北三省经济下滑形容为“自由落体”。在他看来,东北三省自身的问题在于“做加法太多,没做减法,做乘法少,更没做乘方”。具体来说,就是一直都是对传统产业扩充存量,比如钢铁、水泥、造船工业等,“前几年,钢铁每吨挣几千元,大量上钢铁项目,产能过剩,后来一顿钢就挣几元钱,”他说,“如果有些大型钢铁企业,不上新的项目,不进行铺摊子式的产能扩张,就不会有现在的亏损。东北,辽宁都是这样的形势。”
梁启东还举例称,国家在2009年公布了五大领域的产能过剩目录,但东北大都没做“减法”,继续上马钢铁、水泥和石化等项目,而类似产业转型升级的“乘法”做得更少。
严峻但乐观
铁西区正在组织专家,研究分析铁西经济下滑的具体原因和出路,对于2015年的形势,他们认为稳增长压力仍然很大。
沈阳市发改委召开的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专家咨询座谈会(2014年12月18日)也传出类似信息:明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企业外部压力不减,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较大。
就目前而言,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战略的实施,或将带给沈阳和辽宁更多的机遇。李志英透露,“中德高端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已在铁西推进。但接下来发展的困难依然不小,如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仍然是需要破解的重要问题。
相对明晰的是,李志英认为铁西的制造业升级改造需要服务业提供支撑,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它的比重应该越来越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目标。
梁启东也认为,沈阳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不够,此外沈阳还缺乏很多相对新型的工业,比如食品和服装,以及真正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铁西(沈阳)发展战略型产业是李志英和梁启东都提到的。李志英列出的名单包括“轨道交通、核电装备、机器人”等,梁启东所列更多:生物工程、计算机、高端装备制造、互联网、新能源等,“都缺乏,或者没成型,或者没有。”
在梁启东看来,辽宁省的一个很大问题在于国企比重大,负担重。他透露,这些国企中大多是央企,目前辽宁自身的地方国企数量很少,但有1751户央企。“央企不改革,或改革不到位,辽宁又动不了,还存在严重的计划经济体制,央企没有很好的融入地方。”他说。
梁启东曾对媒体表示,过去辽宁经济发展是“三靠”:依靠工业拉动,主要是偏重型工业拉动;依靠典型的投资密集型经济,需求结构矛盾突出;依靠产能扩张,“真正靠创新技术投入的较少”。
他对记者表示,原来振兴东北的思路或理念有问题,“只盯在大项目,政府主动提供的项目”。而政府还是不太相信市场,不理解市场。
在新一轮的东北振兴战略中,提出要简政放权。梁启东认为,辽宁的政府部门放权力度比较大,但由于市场不够成熟,可能“接不住”。
对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战略举措,梁启东的看法是其还不够深入,这些举措“拿过来就能用,是针对东北出现的问题,必须马上干的”,但只是“管一两年的”。他透露,接下来如何振兴将有重大的发展方针、理念和指导原则出台,会把如何振兴东北的一些思路拿出来。
梁启东认为,振兴的实质是创新,主线是结构调整,途径是市场,要求是全面,条件是开放,而关键是环境,这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的振兴观。
对2015年辽宁和东北的经济形势,梁启东表示依然严峻,但乐观,因为新一轮振兴东北战略的一些“东西”会释放出来,而还在开展的棚户区改造、城市改造、科技创新、国企改革,投入都很多,或可以缓解一些经济下滑的压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重点,这也是李志英开出的“药方”。
前述铁西区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5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记者了解到,这比2014年该区的预定增速要低。
铁西区目前相对比较明确的是与大型央企进行全方位合作,利用其核心资源,包括产业链和市场等。而如何打造空间和环境吸引更多人才,是李志英正在思考的,而应对经济下滑“具体怎么办,是一个系统工程。”
资源型产业塌陷 黑龙江“迟钝”转身
■ 庞丽静 报道
行驶在大庆市宽阔的马路上,路两旁橙色的抽油机不停歇地工作着。汩汩的原油顺着地下管道传输出去。
2014年大庆油田原油产量刚过4000万吨,这是一个拐点。中石油大庆油田预测从2015年开始,原油产量将以每年150万吨的数量逐年递减。“这意味着大庆的GDP将直接减少63亿。据预测,2014年大庆市GDP增速仅为4.5%,这是‘十五’以来的最低增速,用衰退来形容也不为过。”大庆市政系统一位官员表示。
大庆油田一直是黑龙江省GDP的主要贡献者,2014年,由于大庆石油石化等能源企业的减产,大大影响了黑龙江的经济增速。黑龙江省年初确定的经济增速8.5%的目标没有完成。
对资源型产业有着严重依赖的黑龙江省,正在面临最严峻的挑战。在煤城资源枯竭以及煤炭行业亏损的背景下,又面临大庆原油产量递减、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等问题,支撑黑龙江经济的几大支柱型产业“塌陷”。黑龙江省社科院预测,2015年,黑龙江GDP增速为6.0%左右。
大庆减产
大庆油田在原油产量5000万吨持续高产27年,4000万吨持续稳产12年之后,产量持续减产已成定局。2015年原油产量将进入“3”时代。
中石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中国石油驻黑龙江地区石油石化企业工作协调组组长刘宏斌在去年12月16日的内部会议上表示,近年来,油田储量接替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剩余可采储量越来越少,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加之新增储量品位越来越差,经济效益持续下滑。
按照中石油集团对于大庆原油产量调整的要求,2015-2017年,每年递减幅度要控制在150万吨以内,明年的产量计划是3850万吨。这是自2008年以来首次进行原油产量下调,虽然下调了150万吨,但从近年来实际运行情况看,要完成这一产量指标,难度仍然很大。
最近,大庆油田公司根据各采油厂的储量潜力、地下形势、开发状况等因素,对2015年的任务指标进行了安排,其中采油一厂、二厂下调幅度较大,三厂、四厂、五厂、六厂都有不同程度下调,外围及海塔则相应地保持上产。总体部署是“老区有序调整、外围加快上产、海塔规模开发、天然气快速发展”。
目前,油价下降带来的影响也逐步显现,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已经跌破50美元/桶,如果按照这一价格测算,2014年油田收入将大幅减少。
大庆油田组织编制的“十三五”及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具体目标是:2020年油气当量继续保持4000万吨,非油气业务经营收入达到1230亿元;2060年油田开发100周年之际,油气当量保持2000万吨以上。“时间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很紧迫了,如果不抓住当前的机遇期,加快改变自我、提升自我,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3-5年之后,各种矛盾就会集中显现出来,大庆油田就会坐吃山空、积重难返、举步维艰,员工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就无法得到保障。”刘宏斌说。
资源大省的困局
作为黑龙江省最大的能源企业困境如此,省内其他资源型城市鹤岗、鸡西等城市也是如此。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省科顾委专家祝福恩表示,黑龙江既有全国新常态的共同特征,又有黑龙江的独特性。全国新常态的共性包括: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三点在黑龙江表现得都非常充分。
除此之外,黑龙江还处于大庆油田产量递减的影响期,影响黑龙江财政约60亿。东北三省中,吉林、辽宁没有这种情况,全国其他地方也没有这种情况;另外就是,黑龙江处在大兴安岭停止商业采伐的波及期,停止森林商业采伐也是从2014年开始,影响到黑龙江财政收入21亿。第三,黑龙江还处于市地贪腐对中层干部影响的冲击期。大庆油田、大庆市、黑龙江农垦总局、齐齐哈尔市、佳木斯市等多位高层领导腐败案浮出水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黑龙江省的发展。
在祝福恩看来,黑龙江省是转型与转轨的交织。首先,黑龙江搞计划经济最早,搞市场经济最晚,造成改革滞后,面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另外,黑龙江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转型的问题也较大。转型与转轨交织一起,使黑龙江面临的困境较大。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袁崇法表示,制造业和能源企业转型不是上面要求的问题,而是每个地区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大型能源企业和制造业,都是以国企为主,体制不灵活,转型过程中必须创新。
谋求转型
这个庞大的资源省份正在努力谋求转型。
大庆油田正抓紧对外开拓市场。近日大庆油田旗下的钻探工程公司钻技二公司成功中标伊拉克哈法亚固井项目,合同额达2283万美元。至此,钻技二公司已拥有了伊拉克鲁迈拉、库尔德、艾哈代布、哈法亚4个项目的钻具维修、固井、井控服务等业务。
对内,原油稳产是主题。2014年,采油二厂全年生产原油726.4422万吨,超产0.4422万吨。他们尝试各种方法提高原油产量。南八区水驱精细挖潜示范区实现连续5年产量不降。
大庆市政府也在想办法提升非油经济的成分。沃尔沃汽车、忠旺铝业、联想科技城等项目先后落地。中油集团与地方合作,相继建成120万吨乙烯、60万吨丙烯、千万吨炼油等石化项目。
沃尔沃在华整车合资公司是大庆招商的重点项目。沃尔沃项目落地后,江森、飞驰减震器等一批配套企业也先后入驻大庆高新区。大庆试图打造整车带配套、以制造带服务的发展模式,并联动石化、机械加工、铝材等产业,形成现代汽车产业体系。
不过,大庆市一位企业高管也表达了他的担心,“如果是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制造落户大庆,对大庆未来发展会更好。沃尔沃整车制造目前只能解决眼下城市发展的一些问题,如果汽车产能在大庆成规模的时候却恰逢汽车销量减少,就比较惨了,而新能源汽车则不会。”
祝福恩认为,黑龙江省在转轨转型过程当中,应充分认识省情,切入“五号”问题,即解决黑龙江老企业多的“老字号”问题、原油原粮原煤为主的“原字号”问题、民营企业发展滞后的“民字号”问题、新兴产业要成为经济发展增长点实现转型的“新字号”问题,大胆引进国外高科技企业到黑龙江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外字号”问题。
在祝福恩看来,黑龙江的文化相对于南方而言,还是保守和封闭的,观念相对落后陈旧。主要表现在:容易从经验出发,从感情出发,而不是从理性出发;唯“上级文件”、而不唯实,不唯法。在改革中不敢闯,不敢试,因循守旧,小富即安。这是影响黑龙江经济发展的很重要的原因。
袁崇法还认为,黑龙江不乏从经济发达地区派来的城市管理者,这些领导观念也不陈旧,也很清楚黑龙江省情和症结在哪里,但是人们观念的改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有时工作很难推动。
他的建议是,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层一定要逼出一个机制来,而不是逼出几个增长点。只要守住公共支出这个平衡点,剩下的事情就全部交给市场,拿出更多精力和资金,鼓励大家去创新,甩掉铁饭碗。
袁崇法在东北工作过10年。他说,东北还是有铁饭碗的。吃惯了国家计划经济的饭,还是习惯于跟国家要钱,要贷款。市场机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建成的。黑龙江很多国有企业即便有这个认识,也不知道怎么建立,相对而言缺少这方面的基因。黑龙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出了问题跟国家叫困难,要补贴,要支持,资金不足要贷款,实在不行就说那么多国家职工,会影响社会稳定。靠政府、靠行政、靠计划手段靠惯了,这叫做路径依赖。不从根本上从机制上转,东北振兴是没有指望的。不论对城市还是对企业,政府不能动不动就去救市,咬紧牙关,硬着头皮,也要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