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品牌发展报告(连载二)

发布时间:2015-01-28点击率:541

 中国商业联合会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分析研究中心

  第一篇绪论篇:品牌认证的经济社会效益

  总体来说,不管是商品生产型企业、流通贸易型企业和商业服务型企业,在整个社会商业活动中均形成商业化的企业形态和商品流通形态,形成了商业企业属性。无论何种产品,只有进入商业领域以后才形成商品,商品通过贸易流通、口碑传播、文化积淀才能逐渐形成品牌。培育和创造品牌的过程也是不断创新的过程。企业自身有了创新的力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继而巩固原有品牌资产,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地参与竞争。一个成功的品牌拥有强大的力量,会引发目标消费群的深度信任和依赖,这就是品牌的权力。一个品牌一旦形成这样的权力,就会拥有巨大的话语权,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拥有这种国际知名品牌的多少。

  2013年8月,中国联合美国、德国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了成立“品牌评价国际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的提案。中国积极承担秘书工作,11月27日经世界各国投票表决这个提案获得95%的赞成票,英国、德国、奥地利、加拿大等8个国家自愿作为成员国。这个结果完全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设立国际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的规定。中国作为国际提案的主导国家和秘书国,必须先行一步,为研究制定全球统一的评价标准体系,创造和积累经验。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刘平均在论坛(2012年12月12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央视财经论坛·品牌培育与提升分论坛”)上发表讲话时指出:“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效益的要求。2012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进一步明确2011到2020年要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发挥品牌引领的作用,制定并实施培育品牌发展的制度和作用。”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日前在海南博鳌表示,中国将充分利用ISO品牌评价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中国的良好机遇,牵头制定品牌价值国际标准,制定由中国指导、完善质量评价的品牌评价国际标准体系,争取品牌评价国际标准化的主动权,增强我国在国际品牌价值评价中的话语权,提升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由此可见,我国的品牌认证已经在路上,品牌发展的未来势不可挡。

  参考文献

  [1]李逢静, 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升到世界前列, 中国广播网, 2013-11-23, http://china.cnr.cn/news/201311/t20131122_5142139

  72_10.shtml.

  [2]长江商报,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过美国,长江商报, 2014-10-09,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2014/10/489572.html.

  [3]美通社, 2014IMD世界竞争力排名:中国大陆排名下滑至23位,网易财经,2014-05-22, http://money.163.com/14/0522/08

  /9SR85MMT00253G87.html.

  [4]赵爱玲.认证:品牌化发展成当务之急[J].中国对外贸易,2005,12:36-39.

  [5]Brand Finance, 调研显示:苹果品牌价值世界最高,eNet硅谷动力,2014-02-19,http://www.enet.com.cn/article/2014/0219/A2014021

  9351044.shtml.

  [6]Jacoby.J.,G.Szybillo,J.Busato-Schach.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Behavior in Brand Choice Situations[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977.

  [7]Jacoby.J.,D.Speller,C.Berning.Brand Choice Behavior as a Function of Information Load: 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74.

  [8]姜增伟,发展品牌经济: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J].求是,2007,1.

  [9]孙曰瑶,品牌经济学的任务、对象和若干基本问题[J]. 宁夏社会科学,2005,06:40-45.

  [10]牛兴第,浅析品牌经济——从“青岛现象”谈起[D].中国海洋大学,2003.

  [11]ELENAD B, MUNUERA-ALEMAáN J 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brand trust scal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ket Research,2003,45(1):35-53.

  [12]LAZELERE R E, HUSTON T L. The dyadic trust scale: toward understanding interpersonal trust in close relationships[J]. Journal of Marketing & Family,1980,42(3):596.

  [13]TULIN E, JOFFRE S. Brand equity as a signaling phenomen on [J]. 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1998,7(2):131-157.

  [14]ARJUN C, MORRIS B H. The chain of effects from brand trust and brand affect to brand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brand loyalty[J]. Journal of Marketing,2001,65(1):81-93.

  [15]刘华军,品牌的经济分析[D].山东大学,2008.

  [16]冯蕾音,钱天放,品牌经济的产生、构成、性质——内涵式释义[J]. 山东经济,2004,06:111-112.

  [17]谢京辉,品牌经济的理论重构及其演化形态研究——兼论中国发展品牌经济的思路[J]. 上海经济研究,2014,04:96-103.

  (执笔:高欢 审稿:官思发)

 

  第二篇理论篇

 

  第一章研究背景:

  品牌认证的现实问题

  

  第一节品牌“认证”有名无实,认证内容亟待落实

  1.1品牌认证内容发展现状

  企业品牌是指“企业(包括其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品质、价值、声誉、影响和企业文化等要素共同形成的综合形象,通过名称、标识、形象设计等相关的管理和活动体现”,具体可分为商业品牌和企业品牌两大类。企业品牌发展的轨迹是,企业生产的产品一旦进入市场,企业即转变为商业形态,其综合形象被大众识别接受,企业品牌就转换成了商业品牌。而商业品牌是指某一类或多类商品的品牌,通常是企业的子品牌。一个企业品牌之下常含有多个商品品牌,也就是形成了企业品牌与若干个商品品牌溶合于一体的商业企业品牌体系。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商品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品牌日益成为高质量产品的代名词。品牌是商业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是与商品或服务领域中的一个专用术语。品牌认证是某些权威机构或者大型组织为企业或者品牌代理商提供的一项服务,是对某个企业或者产品品牌价值的一种认可,拥有正规营业执照的企业或品牌代理受权书的代理商均可以提交品牌认证申请。凡事涉及到品牌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和应该纳入品牌认证的范畴。

  

  1.1.1 品牌认证机构及认证内容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局),Certification and Accreditation Administ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简称CNCA,是国务院决定组建并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全国认证认可工作的主管机构。从该机构公布的认证范围来看,品牌认证第一个是“商业企业品牌评价认证”,于2014年9月17日授予北京五洲天宇认证中心。但从我国品牌认证的发展实践来看,品牌认证已经开始起步,品牌认证涉及面广,认证内容繁多,从认证内容的纷繁复杂便是有利的证明。通过搜索引擎“百度”和“谷歌”检索“品牌认证”,分别得到100000000条和3280000条检索结果,可见品牌认证在国内已经受到了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品牌认证委员会(香港)是中国品牌事业发展领域中全国性、专业性、公益性国家事业单位、负责全国范围内中小企业的品牌质量评价和名牌培育工作。其专家委员会有:中小企业名牌培育工作委员会、市场品牌信誉评价委员会、绿色品牌管理推广中心。

  中国品牌认证协会(香港)是从事企业品牌认证服务的专业性社团,具有品牌认证资质的全国性行业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服务企业的原则开展认证工作。中国品牌认证协会认证业务工作为:品牌认证;品牌评级;品牌价值评估等。同时中国品牌认证协会是中国品牌认证联盟组织资格成员。中国品牌认证协会,通过每年举办中国质量500强、中国品牌500强和中国诚信品牌500强三大评价活动,在品牌认证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

  中国品牌认证联盟(香港)的定位是:加强品牌建设,认证价值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建立国际影响力,促进企业综合经济实力。

  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是为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规范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工作,促进中国名牌产品的发展壮大、增强我国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而成立的、并负责统一组织实施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管理工作的协调推进机构。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工作每年进行一次,中国名牌产品证书的有效期为五年(该项业务已于2012年9月停止)。

  北京五洲天宇认证中心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推荐(商建函[2007]28号),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管理条理》审查批准设立(批准号:CNCA—R—2007—152),在工商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认证中心。迄今,它仍是唯一一家获得国际认可的可在国内、国际范围内从事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认证、商业企业品牌评价认证的专业机构。

  

  1.1.2 品牌认证需求巨大

  2014年8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了国务院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引导企业进一步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分离和外包非核心业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我国产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意见》重点强调了加强检验检测认证、提升售后服务、狠抓品牌建设[http://www.bscc.org.cn/msg.php/493.html]。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积极创建知名品牌,增强独特文化特质,以品牌引领消费,带动生产制造,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价值评价机制。由此,可以从宏观上判断,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通过品牌建设,将显著地提高其经济效益,而品牌认证将构成品牌建设的重要环节。

  

  1.2品牌认证实践内容中的问题

  1.2.1 品牌认证内容模糊不清

  从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机构名录来看,目前我国有182家单位从事认证相关的工作,认证内容五花八门,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软件过程能力及成熟度评估、乳制品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中国森林认证、能源管理体系、有机产品、良好农业规范、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饲料产品、食品质量认证(酒类)、环境标志产品、体育场所服务认证、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商业企业品牌评价认证、绿色市场认证、汽车玻璃零配安装服务认证、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设施技术认证、移动金融技术服务、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等共计33项认证服务内容。其中,以质量、环境和安全等认证体系为主,另外包含各种功能性认证和多项农产品的品质认证等,日前,在品牌认证领域,最为权威的当属北京五洲天宇认证中心,其“商业企业品牌评价认证”于2014年9月17日获得国家许可的。

  品牌认证在国内发展的历史还比较短,对品牌认证的内容没有形成科学完善的体系和评价标准。品牌认证过去有炒概念的嫌疑,认证的内容还是传统的产品质量认证、管理体系认证等,没有真正体现“品牌”内涵。

  

  1.2.2 以次充好,真假难辨

  “中国著名品牌”是产品质量品牌认证的一种,是由中国名牌企业联合发展推广委员会在1998年起在各行业开展打造“中国著名品牌(重点推广单位)”活动中,对有关产品质量情况进行调研、摸底,扶优治劣,对行业中品牌建设优秀的企业颁发荣誉证书,并对该企业进行着力的宣传推广。这样一个看似非常权威的品牌认证称号,由中国名牌企业联合发展推广委员会颁发,而这样的机构并没有获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认证授权。

  中国知名品牌评审认证中心(香港)是中国名牌事业发展领域中全国性、专业性、不以赢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中心本着“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竭诚服务”的精神开展工作,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推介宣传活动,大力培育中国自主创新品牌,积极推进品牌战略的实施,配合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打击假冒伪劣,推荐名优品牌,帮助企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中心在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等地均有相关分支联络办公室。主营业务有:授权办理中小企业品牌推介、名牌产品防伪查询、代办商标、专利版权注册等知识产权快捷服务, 中国驰名商标仲裁认定等相关业务。而这样一家看似权威的品牌认证机构,在互联网上,居然有评价该机构是敲诈团伙和诈骗组织。同样,另一家相似机构,网友评论到“中国知名品牌防伪认证中心卖证书骗钱,大家警惕。是个人骗子虚构的”。同样是中国名牌产品培育委员会,但却拥有两个不同的网站和域名地址(http://www.chinampcp.com和http://www.cpgcgov.org/index.asp),给具有品牌认证需求的企业造成一定的辨识困难。

  

  1.3品牌认证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1.3.1 合理引导,规范服务

  从认证的实践和性质来看,认证可以划分为强制性认证和自愿性认证,如3C认证的全称为“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英文名称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英文缩写CCC。品牌认证属于自愿性认证的范畴,但随着品牌在商业企业产品和服务市场中地位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商业企业已经看到了商品和服务的品牌认证在市场中的巨大经济效应。而正是由于品牌价值的潜在巨大经济效益,也使得大量仿冒品牌产品充斥市场,如各种水货、山寨的电子产品等。例如,新商标法“禁止驰名商标宣传”,该修正案规定“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违者“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十万元罚款”。事实上,驰名商标宣传的本质是将“驰名商标”视为荣誉称号,并将其向公众进行传播的行为。归根结底,利用驰名商标进行宣传的原因在于“驰名商标”本身所蕴含的巨大利益。此外,2014年前,我国还没有一家认证机构具有开展品牌认证服务的资质和人员队伍,仅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虚设一些品牌认证项目或荣誉,提供一些不达标的品牌认证服务,不仅没有加强社会公众和企业对品牌认证活动的认可和重视,反而对认证的权威性产生了较强的负面作用。所以,一方面需要通过对社会公众和相关企业的培训教育,树立合理的品牌认证观。另一方面,需要对认证机构加强管理,对其提供的认证服务进行规范。

  

  1.3.2 科学规划,执行标准

  事实上,品牌认证与评价方面,已经有一些国家标准的出台和实践经验的采用。国家在2011年12月30日发布了首部品牌评价国家标准《商业企业品牌评价与企业文化建设指南》(GB/T 27925-2011),对品牌评价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该标准对品牌提出了5个方面的要求,即能力、品质、声誉、文化及影响。其中,品牌能力体现在品牌规划、品牌管理和品牌保护等几个方面。品质体现在企业品质、商品质量、服务质量等几个方面。声誉体现在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以及社会责任和诚信等方面。而对企业文化的评价则从精神信念、宣传推广、顾客感知、业界交流等方面考察。影响力的考察是从行业和社会两个层面进行评价。在实际评价过程中,既按“商业”、“企业”分大类,又按生产、贸易、服务划分属性进行[《商业企业品牌评价与企业文化建设指南》(GB/T 27925-2011)]。

  

  1.3.3 社会监督,强化认证

  品牌认证看似仅与拥有品牌的商业企业有关,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一方面,国家提出大力进行品牌建设,创建知名品牌等号召,充分显示了国家从宏观上对品牌价值的判断和认可,如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审的中国名牌不仅可以为企业树立强大的品牌效应,而且直接可以为企业节约税收成本,具有重大的宣传效应和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品牌对应的具体产品或服务,其最终都要被社会公众所消费和使用,因此,消费者也必须重视品牌认证,坚决抵制仿冒品牌的产品与服务,更应拒绝不符合品牌认证资质产品和服务及认证机构。通过培育具有品牌认证资质的机构,制定合理可行的认证标准,科学规划品牌认证流程,强化品牌认证管理,将有利于品牌认证价值的发挥,实现品牌促发展的目标。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只有通过第三方认证的企业和产品才能对外宣传。而从事第三方认证的机构和业务范围必须经国家认监委批准,否则是非法的。

  

  第二节认证制度尚未健全,监管力度亟待提升

  

  2.1品牌认证制度发展现状

  认证制度是开展认证活动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的总称。由于我国品牌认证工作起步较晚,认证制度相对不完善。在质量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的战略引导下,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质量,对认证认可工作给予亲切关怀并给予殷切期望,为认证认可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方的共同推动下,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部署,我国质量立法步伐不断加快,质检工作法制体系日趋完善,认证认可的法制建设稳步推进。

  2001年,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全国认证认可工作。为适应认证认可新型管理体制和发展需要,2002年,国务院法制办会同质检总局、认监委启动了《认证认可条例》的立法工作。2003年9月3日,国务院第390号令发布《认证认可条例》,自11月1日起正式实施。开启了中国认证认可制度建设的新篇章。总的来看,我国建立了以《认证认可条例》为核心,16部规章、32件规范性文件为主体的中国特色认证认可法规体系。此外,18部法律、17部行政法规包含涉及认证认可工作的条款。我国认证认可工作全面实现了有法可依,为认证认可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体系保障。

  在品牌认证的制度建设方面,首部品牌评价标准《商业企业品牌评价与企业文化建设指南(GB/T 27925—2011)》是可以遵照执行的国家统一标准,2014年9月,国家认监委首次批准北京五洲天宇认证中心扩项从事“商业企业品牌评价认证”。此外,有一些开展品牌认证的机构各自提出了自己的品牌认证制度或品牌管理办法,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号发布《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http://www.china5star.cn/gob.aspxcls=4DBAD1148A339AAE],品牌认证协会提出了企业总销售额和总资产规模、企业获得国家级质量奖励情况以及有关认证情况、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情况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在主要出口国家(地区)商标注册情况、企业实现利税和利税增长率、海外营销机构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企业创名牌工作规划及其实施情况、企业质量管理现场评审情况等13项评价指标,制定了《品牌认证协会品牌评定委员会中国品牌500强管理办法》。这些内容简单地构成了我国现有的品牌认证制度保障。

  

  2.2品牌认证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2.2.1 品牌认证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品牌认证工作起步较晚,从品牌认证制度体系建设的实际来看,在我国还没有形成品牌认证的制度规范体系。《商业企业品牌评价与企业文化建设指南(GB/T 27925—2011)》只是对商业企业品牌评价给出了操作性的方式方法,缺少对认证机构资质认定环节。这些问题都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品牌认证活动的开展和品牌认证事业的发展,亟待解决和完善品牌认证的制度体系。

  

  2.2.2 品牌认证制度与时俱进不足

  品牌是商品经济和服务领域的相对抽象的概念,其发展可谓瞬息万变。如手机领域,巨无霸诺基亚帝国瞬间颠覆,HTC可谓杀出来的一匹黑马,而成功应用饥饿营销模式的“小米手机”更是给人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品牌颠覆与兴起的案例让我们必须充分紧盯市场、把握前瞻,否则,我们只能说,品牌就是历史,如过眼烟云。因此,品牌认证的过程必须紧跟市场动态,对符合认证标准的企业或品牌进行认证,而那些被市场所淘汰,没有与时俱进的品牌或企业则应该被淘汰。总的来看,品牌认证的制度规范仅一项国家标准——《商业企业品牌评价与企业文化建设指南(GB/T 27925—2011)》,部分内容目前只能参考《认证认可条例》和其他法律法规,对品牌认证造成一定的麻烦和不便,品牌认证呼唤与时俱进的制度建设和保障。

  

  2.2.3 品牌认证制度执行不力

  品牌认证是品牌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一项非常好的制度设计和管理思路。而品牌认证制度恰好是对品牌认证这种管理设计的强化和制度规范,能够保证品牌认证的有效开展和科学运作。事实上,品牌认证工作在我国开展的情况并不如人意。首先,认证工作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认证认可条例》第九条明确规定,“设立认证机构,应当经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后,方可从事批准范围内的认证活动,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认证活动。”。即使是最基本的认证机构,也应当满足:有固定的场所和必要的设施、有符合认证认可要求的管理制度、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300万元、有10名以上相应领域的专职认证人员等4个条件。而由前文的描述可知,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便捷和难于监管,如中国知名品牌认证中心这样一家看似权威的品牌认证机构,在互联网上,居然有评价该机构是敲诈团伙和诈骗组织。同样,另一家相似机构,网友评论到“中国知名品牌防伪认证中心卖证书骗钱,大家警惕,是个人骗子虚构的”。这样一些机构明显不具备《认证认可条例》规定的认证资质,依然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仍然危害着前去进行品牌认证的企业,损害着品牌认证的形象和权威性。

  

  2.3品牌认证制度中问题的对策

  2.3.1 完善品牌认证制度体系

  品牌认证制度是品牌认证的根本保障,品牌认证制度建设应该与品牌认证核心环节保持一致,对品牌认证的所有环节进行规范和约束,从而使品牌认证得以健康有序发展。作为制度体系,应该包括具有品牌认证资质的机构认定标准、品牌认证执行标准、品牌认证操作流程与时间期限。此外,《认证认可条例》作为现行的所有认证认可操作的最基本规范和要求,同样约束品牌认证的进行。由于品牌认证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其内容由于所涉及的产品或服务所处的产业不同,会有不同的限制条件和约束措施。因此,必须从品牌认证的过程出发,考虑产品或服务的具体差异性,对品牌认证过程中的所有环节进行制度体系设计,从所有流程对品牌认证制度进行完善。

  

  2.3.2 跟踪品牌发展,动态开展品牌认证

  品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十年前的品牌,如今可能早已销声匿迹,现有的品牌,也不知道十年后会如何发展或是否存在。品牌认证必须以品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一旦品牌不复存在,则谈不上品牌认证的任何问题。今天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品牌,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子。这些事例都充分证明了当今品牌快速发展,不进则退的自然规律。作为具有资质的品牌认证机构,必须认真履行品牌认证的职责,严格遵照品牌认证标准,对品牌开展动态认证,使得认证的结果与品牌在实际市场上的竞争格局保持高度一致,让品牌真正成为反映产品或服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2.3.3 严格执行品牌认证制度规范

  从我国品牌认证制度实施的实际来看,品牌认证才刚刚起步,只有少数机构具有品牌认证资质。而品牌认证制度主要有《认证认可条例》、《商业企业品牌评价与企业文化建设指南(GB/T 27925—2011)》和《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等,这些制度规范共同对品牌认证相关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规范和约束,基本上能够满足主要产品或服务的认证认可工作需求。而目前的困难在于严格地执行这些品牌认证制度对品牌认证活动的具体规定,监管部门需要加大认证机构资质审查力度,坚决打击不法机构开展品牌认证工作的行为,执行品牌认证标准,透明品牌认证流程,引导社会共同遵守品牌认证规范。

  

  第三节“认证”机构五花八门,认证资质亟待核查

  

  互联网由于其获取信息的巨大便捷性,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首要途径。通过百度和谷歌搜索引擎搜索“品牌认证”可以得到很多有关品牌认证及品牌认证机构相关的信息,是我们查找品牌认证机构的重要信息来源。通过对相关品牌认证机构信息的整理和归纳,现将几个品牌认证机构相关信息进行展示如下,供大家辨别真伪:

  中国品牌认证委员会(China Brands Certification Committee,英文缩写为CBCC),经国家批准成立,是中国品牌事业发展领域中全国性、专业性、公益性国家事业单位、负责全国范围内中小企业的品牌质量评价和名牌培育工作。中国品牌认证委员会常设机构有:秘书处、办公室、对外联络部、资讯网络部、产品质量评价处。专家委员会有:中小企业名牌培育工作委员会、市场品牌信誉评价委员会、绿色品牌管理推广中心。其宗旨是:一直帮助企业成功,帮助企业一直成功。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方针,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产品质量法》、《质量振兴纲要》及国家有关实施名牌战略方针、政策,努力做好名优品牌的管理和评价工作,尊重知识产权,维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积极推进中国名牌事业的发展。

  中国品牌认证协会(BRAND CERTIFICAT

  ION ASSOCIATION,英文缩写为BCA,简称:品协)该协会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按其章程开展业务的专业性非营利性的全国性社会组织。中国品牌认证协会是从事企业品牌认证服务的专业性社团,具有品牌认证资质的全国性行业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服务企业的原则开展认证工作。中国品牌认证协会认证业务工作为:品牌认证;品牌评级;品牌价值评估等。同时中国品牌认证协会是中国品牌认证联盟组织资格成员。协会宗旨是:联合政府相关职能机构与企业等非政府组织平台,借助国别地区有影响力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开展品牌建设工作,加强经济贸易合作和文化交流,引导与促进企业相关品牌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协助品牌企业走向国际化,树立企业自身与企业品牌的良好形象和信誉,并组织政府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谊活动,以促进企业之间的经济文化艺术交流。

  中国品牌认证联盟(World Brand Certification Alliance,英文缩写为 WBCA,简称:品牌联盟)。其定位是:加强品牌建设,认证价值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建立国际影响力,促进企业综合经济实力。中国品牌认证联盟(WBCA)是由中国品牌认证协会发起联合相关社会团体、行业协会、政府机构、企业、媒体、学术界等职能部门,聚焦各行业,以会展、论坛等活动方式搭建的组织平台,以自愿方式加入成立的,非营利性、非政治性、国际性行业影响力品牌联盟。本联盟经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联盟秘书处设立在中国北京。业务上接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民政部的指导和管理。联盟主要业务为企业提供品牌方面的咨询、评估、评审、认证服务。联盟秉承“诚信、发展、合作、共赢”的宗旨,倡导以“品牌建设、传播价值”的理念,为联盟会员提供会议论坛、文化传播、公共关系、企业管理、艺术公关、品牌融资、企业交流等服务。

  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由有关政府部门、全国性社团组织、新闻单位和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管理司,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负责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它是为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规范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工作,促进中国名牌产品的发展壮大、增强我国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而成立的、并负责统一组织实施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管理工作的协调推进机构。中国名牌产品评价工作每年进行一次,中国名牌产品证书的有效期为五年。凡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按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免于各地区、各部门各种形式的质量监督检查,对符合出口免检条件的依法予以优先免检、并自动列入“打击假冒,保护名优”活动中重点保护名优产品的范围(已于2012年停止工作)。

  中国品牌认证中心(China Brands Authen

  tication Center ,英文缩写CABC),1992年经国家批准成立,是中国品牌事业发展领域中全国性、专业性、公益性国家事业单位、负责全国范围内中小企业的品牌质量评价和品牌培育工作。中国品牌认证中心常设机构有:秘书处、办公室、对外联络部、资讯网络部、产品质量评价处。中心现有常务理事、理事366名、主任1名、副主任2名、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2名,中心日常工作由秘书处负责。主要任务是:遵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立民族志气,创世界名牌”的要求,加强与海外及各国在名牌创造的研究、培育、扶持、引导、发展、推广、保护和管理工作,大力培育和发展中国知名品牌,努力为企业实施品牌战略、资本运营、营销策略、技术创新等提供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中国品牌认证中心本着“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竭诚服务”的精神开展工作,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品牌质量评价和推介活动,大力培育中国知名品牌,积极推进品牌战略的实施,同时加强对中国市场品牌产品的质量监督,配合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打击假冒伪劣,保护名优品牌,规范品牌质量评价工作,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利益,帮助企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http://www.chinacabc.org]。

  北京五洲天宇认证中心(Beijing Sky Certification Centre,英文缩写为BSCC)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推荐(商建函[2007]28号),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管理条理》审查批准设立(批准号:CNCA—R—2007—152),在工商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认证中心。它是至今为止国家批准的国内、国际唯一从事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认证、商业企业品牌评价认证的专业机构。从北京五洲天宇认证中心所持有的认证机构批准书看,该机构的认证业务范围“商业企业品牌评价认证”是2014年9月17日才批准的。管理委员会是BSCC认证工作的公证性的最高监督机构,它的组成包括:组织、顾客和有关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及认证机构等方面代表,其中任何一方均不处于支配地位,具体职责、工作程序和成员名单见《管理委员会章程》、《管理委员会工作程序》和《管理委员会成员名单》。主任是BSCC的最高执行者,实行管理委员会监督下的主任负责制。评审委员会是主任授权成立的专门委员会,由有关领域的技术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主任由中心主任提名,管理委员会通过后任命。评审委员会由主任委托中心主任组建。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