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围绕“按订单组织货源,按需求衔接计划,按价格调整策略”,积极配合商业企业开展卷烟营销市场化取向改革试点工作,全面跟进市场变化,快速响应调整,进一步推动了品牌发展,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市场需求。
烟草工商企业主要根据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签订购销协议量,但预测不可能百分百准确。为此,浙江中烟坚持以“要多少供多少,要什么供什么,销多快跟多快,签完的协议可以调整,发出的产品可以退货”为原则,更加注重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情况调整供货。
随着卷烟营销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推进,货源投放从基于协议、按比例执行投放转向基于市场销售进程、按存销比控制投放。为跟进这种变化,浙江中烟不断改善和提升企业内部市场驱动、五大滚动(滚动预测、滚动生产、滚动供应、滚动维护、滚动服务)的管理模式,以优化内部产销运行体系为核心,从内部挖潜增效,着力解决计划资源和市场需求、可供货源和调拨需求之间的矛盾,统筹自产与合作生产产品,努力兑现“销多快、跟多快”的货源保障承诺。同时,进一步优化物流服务,缩短供货周期,加快库存周转,自觉承担起商业库存的维护责任。
市场价格最能反映市场状态。为更好地做到“按价格调整策略”,浙江中烟以价格为核心,积极搭建价格、社会库存和零售客户要货积极性“三大营销指数”分析机制以及工商企业共同研判机制,建立起一套公开、明晰、分类指导的运行调控规则,使调控更加精准:在北京市场,建立起要货积极性每周数据监测机制;在京津冀,形成工业营销团队向省级局(公司)月报、地市级局(公司)周报的定期汇报机制。2014年,“利群”在京津冀市场的在销规格全部实现顺价销售,社会库存均处于低位可控状态。
推进市场化取向改革,一个很重要的实现路径是坚持消费需求导向,积极探索建立工商零共同面向消费者的一体化营销模式。对浙江中烟来说,就是在商业企业投放原则指导下,维护好品牌状态。在北京朝阳市场,浙江中烟配合商业企业推进“一店一品”模式,挑选合适的零售客户作为培育“利群”的核心客户,定期开展客户培训、品牌座谈会等活动;在北京密云市场,浙江中烟跟进商业企业开展特色赶集营销活动,结合辖区特点,进行品牌宣传推广。一系列举措,对精准“把脉”市场,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