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靠“开源”“节流”两个“轮子”赚

发布时间:2015-02-03点击率:454

 2014年,面对持续低迷的煤炭市场,济二矿拓宽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机制,靠“开源”“节流”两个“轮子”转,节支降耗效果明显,逆境中亮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全年完成修旧利废产值2400多万元;十项可控费用比考核节约百余万元;全年吨煤成本比考核降低6.22元/吨;完成内部收入18.55亿元。

  

  精干队伍,谋划效益发展新常态

  

  对于济二矿异常复杂的地质条件来讲,职工却有近6000人,人员多的矛盾十分突出。如何降低工资占成本的比重,是摆在决策者面前最难的“一道坎”。

  2014年9月,该矿按照公司要求进行了建矿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力度最强的机构调整和人员整合,组织机构减少31个,管理岗位减少110个,不少科室、单位反映人员“不够用”,纷纷要求增人,矿上权衡利弊,顺势引导,可态度很坚决,谁的孩子谁抱,谁的“缺口”谁调剂,致使领导干部都顶上了岗。与此同时,顶着压力,大刀阔斧地推进人力资源调整,优化劳动组织结构,实行了安监员兼职瓦检员,减少专职瓦检员、安监员85人。职工总数可以少,核心力量不能弱。针对工程技术人员的“流失”,该矿公开公平公正选聘,择优选拔德才兼备的41名同志,充实到关键岗位,促使他们尽快成长,担当重任。深入推进物资集中运输,成立综掘机电维修队,减少工作环节,提高劳动效率,实现减人提效。同时,严格劳动纪律,上了最先进的虹膜考勤机,实行全员考勤,及时清理不上班人员,促进了人员合理“回流”,队伍结构日趋合理,工作热情空前高涨。

  

  破除“瓶颈”,科技创新增效新常态

  

  如何在严峻的安全生产经营形势下,进一步凸显效益主题?“必须让效益生成过程实现变革性提升。”该矿矿长贾民给出了答案。

  该矿针对矿井已投产20多年,技术装备有些落后的实际,按照上人不如上设备的要求,发动工程技术人员,大搞技术革新,着力破除矿井“瓶颈”问题。

  创新应用煤炭开采新技术。创新应用墩柱式沿空留巷开采技术,减少施工1条巷道,多回收煤炭资源约3万吨,减支增收3500余万元。同时,在9306工作面创新应用新型机尾驱动式转载机,改变传统驱动方式,该工作面顺利推进1000余米,实现运行零故障、配件零投入。

  推广应用辅助运输新技术。敷设单轨吊运输线路10条16059米,形成轨道运输、单轨吊、无轨胶轮车、架空乘人装置等多种方式互为补充、高效快捷的辅助运输新模式。利用单轨吊安撤综采工作面设备,取消了小绞车运输环节,每班减少岗位人员10余人,安撤效率提高50%以上;在十采区形成了单轨吊环网,减少岗位人员50余人,创效550万元。

  集中治理主运输巷。该矿针对主运输系统投用时间长、装备老化严重、现场环境差、系统运行故障多实际,对南、北翼主运输皮带进行吊挂改造4750余米,改善现场作业环境,提升主运输系统的运行可靠性,职工可乘坐单轨吊,对皮带进行动态巡检、托辊更换和卫生清理,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岗位人员,实现减人提效。

  

  捂紧“钱袋”,内部市场管控新常态

  

  该矿增强经营管控能力,推进内部市场化建设,拓展深化“三减三提”,深挖内潜,开源节流,瘦身强体,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的分析和控制,杜绝浪费。

  加强内部经营管控。对照公司下达的指标任务,修订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和指标体系,将各类成本费用逐级分解到分管领导、业务科室和基层单位,所有成本费用项目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系统。每天编制《经济效益分析日报表》,每旬组织业务人员进行集中检查分析,每月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进行总结安排、考核兑现,费用节超和效益增减情况的时时预警、动态管控。

  推进内部市场化建设。健全完善内部市场化管理制度,制定15000余项单价标准和定额,建立内部市场化区务大厅,全面投用内部市场化管理系统,实现由发工资到个人挣工资的转变。完善内部物联网系统,物资集中管理、统一配送,减少资金占用740万元。对火车押运人员岗位货币化改革试点,减少押运人员50%以上。

  严控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开展清仓利库、修旧利废活动,清查闲置物资347万元,完成修旧利废产值2450万元。十项可控费用比考核节约133万元。全年吨煤成本同比降低150元/吨;实现内部利润3.79亿元。

  

  点滴“成金”,人人节约挖潜新常态

  

  济二矿人有着掰着指头算成本的好传统,一张纸、一滴水、一颗螺丝都能派到最关键的地方。井下废物改造的东西比比皆是,旧皮带制成电缆钩,断梁截成铁枕木……看似点滴的小事,却能换来不小的收益。

  该矿重回收,变废为宝。围绕挖潜增效,矿党委开展“三减三提”专题教育,宣传“降本提效、提质提效、创收提效”的做法、经验和成效,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再困难也有潜力可挖”、“降本提效挣工资”的理念。推进“挖潜提效比贡献、节支降耗见行动”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在节约挖潜、开源节流、修旧利废上出主意、想办法。专门成立修旧利废小组,对各车间闲置、废旧物品和设备及时回收和维修,争取最大限度地延长循环利用周期。把修旧利废纳入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议奖励和设备管理范畴,对每一个改造项目和每一次检修,对现场的可利用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评审。坚持以旧换新,以班组为单位对报废的工具进行评比,结合消耗指标对“废材”利用“彻底”的区队、班组进行奖励;对差的区队、班组降低其消耗指标。修旧利废奖惩制度提高了全员成本意识,机厂积极对采掘工作面回收上井的托滚、边梁、皮带、十字顶梁、铁轨、H架等废旧物料进行回收、加工、修复,再利用,缓解矿井成本消耗的压力。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