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庄煤矿八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发布时间:2015-03-03点击率:609

 创新的魅力有多大?现在,到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岱庄煤矿走一趟,便有了答案。该矿依靠创新驱动,优化采场布局,多采出煤炭95万吨,为“未老先衰”矿井不亏损打坚实基础。

  笔者获悉,该矿创新实施的“复杂区域边角煤不规则回采技术”、“膏体充填综采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等8项研究成果,经专家鉴定均达到国内国际领先水平。

  “这些成果是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委托山东省煤炭工业局,组织专家采取听汇报、审查资料,质疑、讨论的方式进行鉴定的。”该矿总工程师张洪鹏介绍。

  该矿此次鉴定的8项成果分别是“复杂区域边角煤不规则回采技术”、“矸石膏体充填管道磨损机理与关键控制技术研究”、“膏体充填综采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井下用电设备能源管理系统”、“矿井粉尘综合防治及动态监测技术研究”、“矿井空压机综合保护与监控系统”、“双向水闸门全自动控制技术”、“主变绕组故障诊断监测系统”。

  受城市扩张或“三下”压煤影响,岱庄煤矿井田范围可开采资源压覆率达到80%以上。这样,2000年才投产的岱庄煤矿,迅速由年青矿井进入“衰老期”。面对这样的现场,该矿本着“精采细采、吃干榨尽”的原则,积极开展“复杂区域边角煤不规则回采技术”的探索与实践。他们先后在边角区、断层密集区等复杂区域,实施了旋转开采、不规则开采、两个工作面无煤柱对接、同一工作面两套不同回采设备配采等多种回采工艺,尽最大可能“骨头里剔肉”。这些成果的实施,有效提高了边角煤开采的回采率,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可根据不规则边角煤块段形状尺寸灵活布置综采面生产系统。

  “创新不仅是为了提高矿井开采年限,更是我们应对严峻市场的第一利器。”岱庄煤矿矿长曹忠说。他们把降本不亏损作为矿井的生命线,充分利用创新市场化机制,依靠创新降本挖潜增加收入分别达到1.48亿元。

  自2012年下半年煤炭市场发生变化后,该矿就把创新挖潜作为矿井应对市场挑战的第一利器。为调动全矿干部职工的创新积极性,他们及时建立科技成果收购市场,给干部职工搭建创新为企业增效益、个人得实惠的平台。在引导干部职工围绕制约矿井安全生产、降本增效等技术难题的基础上,他们积极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小改小革、金点子征集等活动。

  据了解,2014年该矿在科技创新方面累计投入资金350多万元,用于奖励创新项目21万元。在经济杠杆的撬动下,该矿去年共完成科技创新项目12项,开展科技攻关58项。创新结下累累硕果,他们有8项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还有3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成果获得发明专利。

  “不消灭困难,就会被困难消灭。现在我们吃的是创新饭,挣的是创新钱。”该矿副总会计师庞立乐说。2014年该矿煤炭销售价格倒挂生产成本,每生产一吨原煤就意味着亏损30多元。面对这一现状,他们依靠全员创新,在节本降耗、提质增效、优化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等方面做文章。他们先后创出了煤炭产销“七分管理法”、“三喷一绝”掘进法和矿车“缝补”法等120多项创新成果,为企业带来近亿元的效益,使矿井在逆境中较好完成了各项经营指标。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