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文化“软实力” 企业迸发“硬动力”

发布时间:2015-03-04点击率:530

 多年来,赤峰元宝山农商银行在稳健发展业务、加快经营转型的同时,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持续提升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和约束力,形成企业发展的硬动力。近日,我们采访了该行董事长王慧智,他说,“抓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抓企业发展,抓文化软实力建设,就是在更高层次上提升企业发展的硬动力。”

  

  企业文化聚心汇力

  

  “我行制定了企业精神、宗旨,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我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员工有了明确的认识。通过教育活动,我最大的感受是:有所想,有所为,有所成。”元宝山农商行员工隋金岭如是说。

  自筹建农商银行以来,该行高度重视品牌形象构建,积极谋划符合本行实际的品牌形象,从经营文化、视觉识别、品牌推广等三大模块着手,导入视觉、空间识别系统。并通过举办策略营销,走访客户、员工代表等方式,提炼企业核心理念、精神,以打造“务实高效的亲民银行”为企业愿景,引领“诚信聚心、创新聚力、和谐共赢”的核心价值观。编印企业文化理念小报《元宝山农商行》、创办农商行《金桥》杂志。在报纸杂志上刊发企业理念,加强员工对企业核心理念的理解与感悟,大力宣扬核心价值观,引导全员凝心聚力,增强归属感及主人翁意识,打造全新的现代化商业银行形象,提升了客户的赞誉度和社会公信度。

  近年来,该行举办了职工乒乓球比赛、“我把青春献给农商行”演讲比赛、“最美明星员工”评选、“学党史、抓作风、促发展”知识竞赛活动、年年组织迎新年文艺演出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组织“青春飞扬 圆梦农商”文艺汇演,使员工的业余生活更为丰富多彩。他们还积极组织并参加全区农信社乒羽比赛,在内蒙古自治区十三届运动会在赤峰市召开之际,成功开展交流与合作宣传,为赤峰农信社的整体品牌塑造进行了一次有益尝试。

  

  特色培训提升素质

  

  元宝山农商银行着力开展“培训年”、“营销年”、“内控年”,打造业务精良的高素质团队。针对服务意识不强、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应对市场变化手段不丰富等问题,企业聘请上海安劲银行顾问研究解决对策,针对高管人员、环节干部、一线员工等不同层面,分别制定特色化、差异化培训教程和学习方案。同时他们与上海安劲公司合作,通过第三方制定竞聘方案,对全行116名中层干部及培养人进行了严格的培训测评。加大管理能力、服务礼仪、营销技巧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逐步形成严密、规范、高效的业务运转流程。有效解决营销“开口难、成功难、持续难”的问题,构建起“学习培训、能力提升、成果固化、问题发现”的良性循环模式。

  与此同时,该行大力推进员工教育培训工作。2014年共开展中层环节干部交流15人,对270名员工进行了岗位轮换,分6批对421名员工开展了强制休假,有效防范了员工岗位和道德风险。2014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81期2471人次,有力提升了干部员工的业务能力。

  

  爱心基金彰显大爱

  

  2014年初,赤峰元宝山农商银行成立爱心基金会,领导和员工捐款近百万元。该行发展不忘社会责任,发展不忘企业使命,尽力回馈社会大众、回报赤峰元宝山人民。2013年初,赤峰元宝山农商银行成立爱心基金会,自成立以来,累计为困难职工捐款近10万元。去年以来通过赤峰市慈善总会开展向赤峰社区老人献爱心活动,捐款30000元;组织爱心助残活动,班子8名成员开展一对一帮扶贫困学子活动,帮扶品学兼优的8个贫困家庭学生,捐款16000元;开展博爱一日捐活动,捐款24400元;关爱职工、慰问老干部67300元。行领导春节期间对结对帮扶对象进行走访,送去过年物资及慰问金;该行还引导鼓励员工积极参加无偿献血、金融知识宣传、扶贫助困、尊老敬老等青年志愿者活动。

  

  服务规范赢得发展

  

  赤峰元宝山农村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深化年”活动中,不断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全面践行“心至诚,行至臻”的服务理念。通过开展网点环境建设、服务流程规范、员工职业化塑造、现场管理标准化等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建设,从根本上规范员工服务行为,强化内部管理,激发了员工活力和服务意识,助推企业发展。截至2014年末,元宝山农村商业银行资产总额62.82亿元,比上年下降5.4亿元,降幅7.92%;存款余额52.41亿元,增加1.03亿元,增长2%;贷款余额38.5亿元,比年初增加6.57亿元,增长20.56%;涉农贷款余额4.32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8.9亿元。累计发放各项贷款49.32亿元。加快老旧网点改造升级,在全区五个乡镇设立助农金融服务点60个,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达到了100%。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