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治理雾霾 企业责无旁贷

发布时间:2015-03-10点击率:646

 天蓝、水清、土净,是百姓对生活环境的朴素愿望,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公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2月28日,一部前央视记者柴静拍摄的名为《穹顶之下》雾霾纪录片在网上播出,随即引起全民讨论,使“雾霾”问题再度回到公众视野,环境保护的话题迅速升温。

  与民间呼应,在今年“两会”上,雾霾治理也成为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之一。治理雾霾已成共识,在这场未来漫长的攻坚战中,企业无疑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武钢:“减排防霾,永远在路上”

  被视为空气污染排放大户的钢铁企业,一直饱受诟病。钢铁一线工人如何看待雾霾影响?企业采取哪些措施,减排防霾效果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武钢焦化生产一线。

  “钢铁企业最大的污染源就是粉尘,武钢经过连续不断的新技术改造,粉尘排放已今非昔比。”在武钢焦化公司担任工段长的梅刚正告诉记者,新型煤炭焦化技术已使钢铁企业实现粉尘零排放成为可能。

  焦化是利用高温干馏,将煤炭转化为炼铁所需焦炭的一个生产流程。因其属于原材料加工,无可避免地成为钢铁生产中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环节之一。平均生产一吨焦炭,产生5公斤粉尘。武钢集团作为老牌大型钢铁企业,每年炼铁所需焦炭600多万吨。减少焦化粉尘排放,成为企业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任务。

  走进位于武汉市青山区的武钢生产区内,管道林立、生产繁忙,却很难再见到往日的粉尘漫天、异味扑鼻场景。在焦化生产区,庞大的5号、6号焦炉里推出的火红焦炭,不再传送到熄焦塔洒水冷却,而是装入新建投产的3号干熄焦装置内。

  梅刚正说,武钢3号干熄焦炉去年9月投产,这一装置能将1100摄氏度高温的焦炭,通过惰性气体导热冷却降至200摄氏度以下。焦炭“湿熄”改为“干熄”后,焦炭冷却不需用水,降温的惰性气体经过层层除尘,在封闭环境中循环使用,基本实现粉尘零排放。

  “前几年,只要路过这两座焦炉,就会浑身沾满黑煤点。”在焦化公司一个车间担任生产技术员的李笑原说,以往熄灭焦炭,是将高温焦炭送入熄焦塔淋水冷却。“噗”一下腾起的蘑菇云中,黑色焦灰随着水蒸气在空中四处飘散,“长时间熄焦的工人,满身黑灰就像刚从煤矿里爬出来”。

  传统水淋熄焦,不仅浪费大量水资源和热量,还对环境造成多重污染。李笑原说,高温焦炭遇水,产生大量粉尘之余,还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硫化物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大量聚集,容易形成对人体有害的雾霾”。

  焦化公司自2003年以来,投入6亿多元先后建起6套干熄焦炉,加上关停小焦炉、煤气脱硫改造,使企业目前生产的焦炭已全部实现大型焦炉生产、焦炭干熄冷却、煤气脱硫回收。仅此,每年可减少粉尘排放3万多吨,还能借余热发电、回收硫黄产生效益。

  “我们既是空气污染的先期受害者,也是减排防霾的初步受益者。”在焦化煤气回收一线工作24年的脱硫工段长李洪峰说,过去由于受硬件设施的制约,导致90年代城市雾霾并不严重的情况下,焦化厂区内天空灰蒙蒙,工人工作环境特别艰苦。

  李洪峰说,近年来,企业建设各类节能减排设备,工人也更加注重个人防护,“各种节能减排工艺,让厂区环境确实出现大改善,我们即便穿浅色衣服也不担心容易脏”。

  与自身纵向对比,减排防霾效果明显,但与国外先进水平横向比较,仍有一定差距,如此理性看法,已成为焦化公司内部共识。

  一些钢铁行业人士表示,目前国内钢铁行业的环保水平参差不齐。不少地区的小型炼铁炉、焦化炉生产中,效率低、能耗高,产生的大量粉尘直排成为雾霾污染源。因此亟待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步伐,提高环保强制性门槛,才能使钢铁企业从雾霾污染贡献大户中“摘帽”。

  “同呼吸共命运,大范围雾霾来袭,谁也无法独善其身。”武钢焦化公司一回收车间主任肖骏说,作为钢铁一线工人,立足自身岗位,完成好每次操作,减少设备检修停运,不断改进工艺流程,“才能为减排防霾贡献一份力”。

 

  旅游企业雾霾环保实验:携程首发旅游业避霾报告

 

  柴静的《穹顶之下》一石激起千层浪,让“雾霾”再度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国内最大的旅游集团携程旅行网也首度发布《2014中国人避霾旅游报告》,报告显示雾霾已成为影响国民旅游需求和偏好的一大因素,八成游客将避霾选为影响外出旅游的主要因素之一,泰国和三亚是国人避霾首选目的地。在此背景下,我国旅游企业也发起一系列避霾旅游保障,如“雾霾险”旅游保险、避霾旅游补贴、为北京市民和游客发口罩等,为中国旅游者提供空气质量保障。

  3月3日,国内最大的旅游集团携程旅行网结合数万旅游者的调研数据发布了《2014中国人避霾旅游报告》,报告显示,八成游客将避霾选为影响外出旅游的主要因素之一,仅次于休闲度假需求、观光需求;50%的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会把当地雾霾程度纳入考虑范围,其中,女性比男性更关注当地雾霾指数,最关注空气质量的是80、70后等中坚群体。国外的泰国、国内的三亚是游客避霾首选目的地;有40%的游客认为,国内环境质量不如人意是造成国民选择境外国家旅游的一大因素。

  携程旅游营销总监戴宇介绍,在目前的现实环境下,雾霾保障和避霾旅游成为了国民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因此,我们在国内首度推出“雾霾险”旅游保险、避霾旅游补贴、为北京市民和游客发口罩等一系列避霾保障措施,并推出了国内外空气优良目的地的避霾旅游产品,为遭受雾霾侵袭的国民提供多一种选择、多一份保障,得到了极为热烈的市场反响。在企业行为方面,也主动承担起企业公民的责任,推行低碳环保措施,携程从2008年开始在国内大规模推广“碳补偿”(Carbon Offset)运作,以树苗积分等形式,鼓励携程会员低碳旅行行为,并将树苗积分转换成实体树苗,每年与志愿者、会员一起种植“携程林”,形成可持续的环保公益循环。

  携程还根据游客去年数百万跟团游和自由行游客的旅游数据和目的地空气质量排名,盘点出十大人气避霾旅游目的地,和人气避霾旅游保障前三名,为游客提供出行参考。携程还推出了大量“避霾旅游线路”,既有自由行也有团队游,包括日韩、欧美、中东非等热门旅游国家,以及马尔代夫、毛里求斯、巴厘岛等热带海岛,并覆盖了空气指数排名全国前列的国内目的地,比如拉萨、海南、厦门、云南等地。

  人们对雾霾的忧虑还催生了一种创新型保险金融。去年3月,携程旅行网与平安保险合作推出“雾霾险”旅游保险产品,一面市就获得了市场的热烈反响。据了解,游客如果在旅游目的地的空气质量指数达到赔付标准,将可以获得相应赔偿。旅游“雾霾险”门槛低、获赔几率较高,很多游客表示去旅游时,买份“雾霾险”能让旅游更有保障。

  在北方城市遭受雾霾侵袭最严重的时候,旅游企业为了鼓励市民旅游避霾,还推出了史上最大规模的避霾旅游福利,2014年11月到2015年1月期间,携程向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等7个北方城市的市民派发每人最高1800元的避霾补贴,游客在预订国内外避霾旅游线路时,可以无门槛使用该优惠券,有超过十万北方居民享受了该补贴。

  除了送市民出游,携程还为来北京旅游的游客和北京市民免费发放定制口罩。据介绍,目前已有数十万游客和市民领用了避霾口罩,健康出行。这一便民措施广受市民好评。

  2015两会:企业家关注环保执法

  “企业抓环保无疑会提高成本,这样‘好孩子’会吃亏,‘坏孩子’不抓反而得益。我是搞煤化工的,在煤炭清洁利用方面,我们企业用了8年时间搞研发才见效益,这么大的投入,如果没有别的业务支撑可能活不到今天。所以,我们并不是需要政府给予环境投入补贴,我们需要的只是政府部门能够做到在环保执法时一视同仁,严格执法。”3月2日,在全国工商联环境分会举办的环境企业见面会上,科达洁能董事长、环境分会副会长边程的一席话,引得很多企业家频频点头,也引起了台下媒体记者一阵议论。

  其实,新《环保法》落地后,很多企业家都格外关心环保执法问题,经常与记者谈起环保部门缺乏执法手段,建议提高执法能力、创新执法机制等话题。

  这与企业的经历有关。

  在化工领域,污染治理一方面是末端治理,通过投资建设和运营环保设施实现“三废”达标排放。环保设备的一次性投入,加之不菲的日常运营费用,都完全计入企业成本。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改造工艺,从根本上降低生产的污染排放。一些企业研发绿色工艺往往历经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艰辛攻关才能取得成果,在此过程中的投入更是巨大。

  这些敢于投入大量资金在环境治理方面的企业,多数是各自行业里的龙头、优质企业。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发展规范透明、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行业发展的未来。

  然而,现实中,由于以往环保法规的不到位以及环保执法的不严格,“劣币驱逐良币”的戏码不断上演,使注重技术进步、环保投入大的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不仅伤害了愿意为实现绿色发展付出努力的企业,更使得化工行业形象改变无从谈起。

  所以,当“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出台后,这些优秀的企业家们底气十足,最大的心愿就是“只求执法严格公正”,他们为此奔走疾呼。

  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很多化工界代表委员针对环保法规及环保执法提出了建议和意见。记者认为,政府部门应认真倾听这些建议意见,理顺机制,强化执法,奖惩到位;同时,媒体也应加强舆论监督,把优秀企业、落后企业都拿出来晒一晒。如此才能为企业环保升级解决后顾之忧,为行业实现良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好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违法必惩”已不遥远。期待随着中国法治环境的日益完善,这些企业将来的呼吁与环保执法无关。

  陈光标:

  关心环保 呼吁中国企业家共敌雾霾

  连续15年旁听全国两会的企业家陈光标,今年照例自行前往北京“参会议政”。2日,年年都会“搞出新花样"吸引眼球的他,今年也依旧紧跟舆论焦点,关注“雾霾”、“反腐”这些热点词。

  给自己一个新称号“旁听哥"的陈光标告诉记者,今年旁听两会带的建议很“热门”,“首先还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环保。希望我们中国的企业家不要走,不要移民,我们一起把雾霾赶走。我自己和家人就绝对不会移民的。”陈光标说,今年两会他的建议就是要呼吁大家关注环保、关注污染,“除了空气污染,中国土壤和水质的污染更让人担忧,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的现状应该让更多人知道。”

  除此之外,陈光标对“反腐”也有新建议,“是否能够将贪污腐败行贿等涉案财物,建立一个国家司法案件受害人权利救济基金,以现金红包生活必需品捐赠、无息或贴息小额贷款、技能培训和就业岗位提供等多种形式,资助生活困难群体和零就业家庭?”他解释,目前国内反腐成绩有目共睹,所谓“发红包”的建议,只是一个比喻,其实就是希望让大家对反腐的效果,有更切身的感受和“获得感”。“作为一位企业家,我相信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守法的营商环境,正在形成,这就是政府给我发的‘红包’。”

  对于很多人质疑他是“假慈善真炒作”,陈光标最后坦言,“我做慈善有发票为证。每个人都有发出自己声音的权力,‘我反对你说的话,但我要用生命,捍卫你说话的权力!’,我欢迎大家一边质疑,一边一起来做慈善,一起来做公益。这样,世界才会更美好。”

  雾霾再袭北京成话题 政协委员把脉话治理

  ■ 王曦

  

  7日的北京城,再度被雾霾所笼罩。

  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参加当日全国政协无党派界别联组会议的环保部总工程师万本太语气沉重,他说:“目前全国环境质量状况确实不够令人满意,这是事实。”  

  这个和环境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专家坦言,当日10时的PM2.5浓度已经达到227,而标准却仅为75。“现在监测的338个城市中,共有1346套设备在运行,达标的只有25%;如果按照161个重点城市公布的数据来看,只有10%达标,空气质量就是这个状况。”

  经济学家李稻葵认为,中国的污染问题和发达国家并不相同。“我们的环境问题发生在生产这一侧,其中主要是重化工业。”他说,以北京为例,周边的小钢铁厂、小水泥厂存在的污染问题非常突出。

  其他委员则从尾气、燃煤等方面分析了雾霾的成因。一时间,会场的气氛有些凝重。如此严重的雾霾究竟能否得到治理?

  “无论如何也要治理,环保部门有信心,有决心,坚持几年,一定能让环境有所改善。”对于这个问题,万本太没有片刻迟疑,他的回答干净利落。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王梅祥建议,要加强对于雾霾的科学研究,从而在面对公众时可以把雾霾的成因、危害讲清楚,形成科学权威的发布机制。

  李稻葵则从经济学角度为治理雾霾开出一剂“良方”——成立环境治理基金,而资金就来自于政府相关部门拨款以及环保执法部门所得罚款。这样一来,既可以补贴被淘汰的产能利益受害者,又可以补助先进产能建设者,可谓两全其美。“环保部门不光要长牙齿,还要有钱包。如果有钱包,才能和发展合拍,继而进入发展主流,这样工作就好做了。”他说。

  为此,李稻葵专门算了一笔账:“如果把北京周边的小钢厂淘汰一半,换成像首钢这样的绿色钢厂,大概需要1.5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相当于2015年高铁计划投资的两倍。这个投资需要政府和民间一起投,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何其之大。”

  话音刚落,海南省三亚市政协副主席郑钢接过话茬。他建议合并体彩、福彩,成立国家彩票监管中心并发行环保彩票,筹集资金用于环保,从而可以使环境治理做到后顾无忧。这个提议随即得到了李稻葵和其他委员的响应,他们报以掌声表示支持。

  “日子还得过,不能两手一扎就不整了。”听着在场委员的讨论,万本太不时做着记录。临近会议结束时,他的一句地道的吉林话让现场笑成一片,气氛也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要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万本太说,任何缘木求鱼,竭泽而渔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他承诺,环保部将会在监管督查、科技创新、制定法规、宣传教育等方面下大力气,力争让人们早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当然,处在这个阶段,太急了也不行,我们得现实,不可能一下子把企业都关了。但同时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以为明年就能治好雾霾。”虽然给自己留了一定“余地”,但万本太会后告诉记者,治理雾霾,他有的是信心。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

品牌与评价公众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