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什么,如何创新,是摆在每个审计机关、审计人员面前的一道考题。我们应牢牢把握审计事业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以创新的精神全覆盖思想理念、内部控制、审计环境各个层面,不断增强履职能力,推动审计工作全面深入发展。
思想理念要弃旧图新
增强服务能力
推进审计全覆盖。在监督力量上形成国家审计主导、内部审计配合、社会审计辅助的格局。突出重点资金、重点事项、重点领域,有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审计监督网络。在一定周期内,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范围的所有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单位,以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实现审计对象、审计作用的全覆盖。
提升审计成果价值。树立科学审计的理念,积极推进多专业有机融合、多层级优势互补,多部门高效协同。通过组织管理模式的转变,从全新的视角,微观入手宏观着眼,深入分析体制性、根本性、普遍性的问题,从宏观层面揭露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生存的土壤,提炼更多促进政策制度与发展需求相匹配的审计成果,促进强化政府责任、提高执政水平,转变政府职能、改善经济治理,落实惠民政策、保障民生安全。
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紧密结合“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深化对财政、投资、民生、资源环境、权力运行等领域改革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研究,把审计理论研究融入到具体的审计项目中,将审计项目实施中积累的经验、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总结和提炼,实现审计理论研究与审计实务工作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质量和水平。
内部控制要推陈出新
增强管理能力
覆盖业务流程的控制点。以提高审计项目立项的科学性、任务的恰当性、执行的权威性为目标,创新计划管理机制;以规范审计组和审计人员的审计现场行为,提高效率、防范风险为目标,健全现场管理机制;以规范审计处理、提升审理时效、提高审计质量为目标,改进审理复核机制;以维护审计监督的严肃性,增强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力度为目标,完善审计整改机制。
抓住资源配置的关键点。通过健全人员选拔、分配、培训机制,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育和开发,解决力量薄弱与任务繁重的矛盾、任务分配苦乐不均的问题;通过变革审计组织管理模式,推进资源整合,形成发展规划、项目方案、组织实施一体化的项目资源管理机制,确保对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的持续监督;通过优化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加强审计信息的发掘、利用、传导和转化。对内共享,对外交流,促进审计在更深、更高的层次发挥作用。
抢占审计信息化的制高点。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各种信息系统的上下、纵横、内外网络互联,建设数字化审计中心、审计数据中心、审计信息资源共享中心、模拟审计中心等信息化审计平台,夯实硬件基础;大力推进应用系统开发。结合实际需求自主开发、拓展、整合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审计管理系统、联网审计系统、移动办公系统等,丰富审计应用;大力推进理论研究。积极开展数据式审计理论、方式和技术应用的研究,系统归纳和总结梳理各专业的数据式审计思路与模式,不断更新提高。
把握深化效能的侧重点。探索建立审计机关的标准化绩效目标体系,从业务、事务、人员等方面分别量化管理指标,突出对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创新能力、依法行政、作风纪律等重点内容的考核。强化过程管控和动态考评。对所有目标执行过程实施持续性的监测、控制、记录与考核,形成及时有效督促。把考评结果作为审计人员使用、培养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建立人员考核与培训、选拔、任用相对接的良性机制,形成“重德才、看业绩”的选人用人导向。